十堰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有所好转,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强化。国有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14512元/人,增长20.8%;建筑施工面积187.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0.6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6.19万平方米,增加10.3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0亿元,增长20.1%。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42.29亿元,增长23.0%;城乡集体经济投资4.49亿元,下降1.1%;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92亿元,增长20.6%。按用途分,基本建设投资18.74亿元,增长11.2%;更新改造投资15.70亿元,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6.27亿元,增长70.6%;其他投资9.99亿元,增长15.9%。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10亿元,增长14.6%;第二产业投资20.73亿元,下降8.8%。其中制造业投资11.72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投资28.87亿元,增长56.8%。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4.55亿元,增长1.8%。 重点项目支撑能力较强。全市列入年初计划的2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5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23.6%。其中,汉十高速公路完成投资近5亿元,农网改造完成投资1.64亿元,黄龙滩水力发电厂完成投资0.98亿元,汉江集团电解铝三期投资0.6亿元。 全年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162个,下降17.8%。本年新增固定资产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81.0%。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水力发电装机8.4万千瓦,电解铝20433吨/年,中成药625吨/年,发电机组容量8.4万千瓦,城市污水处理能力5.5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扣除物价下降因素后实际增长12.9%,增幅比上年快2.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9.35亿元,增长7.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餐饮业10.64亿元,增长17.3%;其他行业24.12亿元,增长8.2%。集市贸易较为活跃。全年商品成交额69.44亿元,增长6.8%。全市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6个,全年成交28.32亿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增长,经济效益回升。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31.27亿元,增长18.1%,其中批发业增长10.5%,零售业增长17.4%;经营费用1.01亿元,增长32.2%,其中批发业增长39.4%,零售业增长25.8%。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全年进出口总额66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1%,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4%。其中,进口总额3203万美元,增长132.1%;出口总额3477万美元,增长28.1%。县(市)外贸实际出口970.2万美元,同比增长349%。全市出口商品达到12大类90个品种,新增4个品种。出口市场扩大到6大洲66个国家和地区,新开发了俄罗斯市场。 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全年利用外资项目17个,比上年增加7个。合同利用外资4643万美元,增长212.2%。实际利用外资2788万美元,增长36.3%。其中,直接利用外资2405万美元,增长59.7%;利用国外政府贷款383万美元,下降28.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旅客运输量3098万人,旅客周转量147751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345万吨,货物周转量58572万吨公里。全年各类汽车拥有量36285辆,增长20.7%。各种营运工具10294辆(台),增长7.4%。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城乡电话用户27.16万户,增长17.3%;移动电话用户近25万户,增长42.0%;全年数据通信用户达到1400户,增长7.8%;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49万门,比上年增长8.9%。 旅游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7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其中境外游客2.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0.27万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9.79亿元,增长13.8%,其中外汇收入439万美元,增长1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5亿元,增长14.0%;上划省级收入1.97亿元,增长12.8%;上划中央收入10.23亿元,增长6.5%。分部门看,国税收入增长9.2%,地税收入增长10.4%,财政部门收入增长14.5%。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完成财政支出20.22亿元,比上每增长18.4%。其中工资性支出12.18亿元,增长16.1%。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0.14亿元,比年初增加42.7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2.63亿元,增加26.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3.91亿元,比年初增加11.8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48亿元,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4.51亿元。货币供应量保持增长。全年现金收入536.19亿元,现金支出554.58亿元,净投放货币18.58亿元。 保险业快速增长。全年保费收入5.49亿元,增长3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3.9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2.04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0.76亿元,寿险给付1.2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会面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学较2114所,在校生68.64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招生6562人,在校生18824人;普通中专12所,招生3469人,在校生8728人;普通中学212所,招生8.92万人,在校生23.80万人;普通小学1696所,招生4.19万人,在校生35.79万人。初中入学率达到95.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全市共有职业中学16所,在校学生11955人;成人中专6所,在校学生725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768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1277人。幼儿园151所,在园幼儿4.28万人。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全市县以上科研机构31家,共安排市级科技项目82项,科技投入5672万元;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1项,科技投入21735万元。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42项,技术流动总量5816万元。专利申请登记202项,比上年增加7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69次,举办群众文化展览158次。艺术表演观众144万人次,增长10.8%。报刊发行量7932万份,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十堰日报》年发行最为1127万份,比去年增长23.4%。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广播覆盖率达到84.0%,电视覆盖率88.0%,分别比上年提高2.3和1.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