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635738 41.9 公路 万吨公里 365738 50.4 水运 万吨公里 270000 31.7 货运量 万吨 5389 22.2 公路 万吨 4912 22.4 水运 万吨 477 20.2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603812 42.3 公路 万人公里 599042 42.3 水运 万人公里 4770 46.0 客运量 万人 8339 19.7 公路 万人 8282 19.6 水运 万人 57 52.6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22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35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1.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9.15万户(含小灵通),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8万户,比上年增长12.6%。 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全市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称号。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28家,比上年增加3家;星级宾馆(三星级以上)12家,全年接待境外人数2950人次,比上年增长47.6%。其中,港澳台旅游者298人次,增长13.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14.73万人次,增长3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亿元,增长32%。景区开发建设取得新成就。A级旅游景区达到7处,比上年增加1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3处。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60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5.1亿元,增长2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9.6亿元,增长12.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1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1.3亿元,增长12.0%;中长期贷款余额101.1亿元,增长26.2%。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23.9亿元,增长8.7%。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8亿元,增长29.0%。年未金融机构存贷比67.6%,新增存贷比71.3%。 金融机构盈利情况显著改善。全年金融机构实现帐面利润2.18亿元,比上年增加0.68亿元。不良贷款比例略降。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0.28亿元(不含农村信用社),不良率较年初下降5.59个百分点。 2007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1家,上市股票1只,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26.12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8.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5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5.28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9%。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72亿元;人身险赔付2.64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处,招收研究生84人,在学研究生210人,毕业研究生46人;普通高校3所,招生12159人,在校学生37229人,毕业学生7622人;成人高校1所,招生2674人,在校学生6492人,毕业学生2861人。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54所,招生4.43万人,在校学生10.81万人,毕业学生2.34万人;普通高中89所,招生6.24万人,在校学生20.35万人,毕业学生6.24万人。全市普通初中313所,招生13.01万人,在校学生42.45万人,毕业学生15.08万人;普通小学2539所,招生14.53万人,在校学生86.39万人,毕业学生12.8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全年扫除文盲1.5万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落实资金35741万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部完成。 2007年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 单位:人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 毕业生数 研究生培养单位 84 210 46 普通高校 12159 37229 7622 成人高校 2674 6492 2861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44253 108125 23417 普通高中 62405 203488 62447 初中学校 130098 424513 150757 普通小学 145344 863882 128355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3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50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153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132.6万元。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390万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全年安排科技计划项目198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24个,市级项目163个。全年有57个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省级7项,市级50项。推广科技优秀成果项目33项,申请专利274件;授权专利99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0份,成交金额5647万元。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名牌战略工作强力推进,全市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种,河南名牌产品31种。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 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0.13台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2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19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0项,新建计量标准130项。全市已建立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0个。全市共有地质环境监测站1个。共有地震台站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3个, 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4.6%。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8.3%,有线电视用户22.51万户。全市共有综合档案馆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罗山皮戏影、灶书、汉族叙事长诗《郭木香》、信阳民歌、花挑舞、火绫子、光山花鼓戏、信阳毛尖制作技艺共8项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锣鼓十八番、三壁吹打乐、丝弦锣鼓、信阳民舞、淮河歌谣、信阳剪纸等34个项目被市确定为保护项目。文化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9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病床床位1113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0750张;卫生技术人员1442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684人,注册护士3830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665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357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207个,床位4364张,卫生技术人员4953人。全市10个县区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农民530万人,参合率达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