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600次,实际参加省及省级以上比赛12次,获金牌15枚。承办国家级体育比赛1次,承办省级比赛2次,举办市级比赛5次,体育馆举办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和大型活动22次。全市新增或改建体育活动场所18处,为广大人民群众锻炼、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级环保机构48个, 环保系统从业人员764人。其中:环境监测站6个,环境监测人员132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环评审批项目140项,环评审批率达100 %;辖区内建设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执行率达100%;辖区内当年已投产的审批权限内的建设项目共30项,经过环保“三同时”验收检测,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达标排放率为100%。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工业废水排放达标企业数168个,工业废水处理率为99.5%,废气处理率99.8%。全年城市污水处理率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率达57.2%,经过检测治理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为92%。但环境污染的治理任务仍很艰巨。 十二、人口、城乡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5‰,人口出生率为8.8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22.89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4.46万人,城镇化率达42.38%;乡村人口128.43万人,占57.6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24%,老年人口达到16.1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10.3元,比上年增长18.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871元,比上年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8007.6元,增长27.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4571.9元,比上年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33.0元,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4.2元,增长19.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56.35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屋总建筑面积达到30.2平方米;全年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92.97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1.4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全年全市共为4.0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3.97亿元,其中市本级为2.04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2.11亿元,发放率达100%。全市社会养老、失业、医疗三项保险金统筹额67471万元,其中市本级统筹额2599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围绕实施《五保供养条例》,加强了敬老院建设,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1.41%。全市现有社会办老年公寓14家,床位1222张,入住老人525人。为灾区帮建的10929间房屋10月底前全部达到入住条件,灾民生活妥善安置率100%。全年全市共兑付“三农”补贴资金6.8亿元,比上年增长71%。落实“两免一补”资金606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近50万人次。农村福利企业实现利润910万元,城市福利企业实现利润450万元。为全市农村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04.83万元,为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102.7万元,兑现率达100%。全年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5800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