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实现利税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7.03%,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52.0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6.03亿元,增长43.3%。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4.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12778万元,增长5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24亿元,同比增长61.6%,投资总量和增速均为1986年区划调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97亿元,同比增长64.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28亿元,同比增长45.3%。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85.89亿元,增长44.2%;港澳台商投资完成7.52亿元,增长290%;外商投资完成12.83亿元,增长9.5%;民间投资完成48.73亿元,增长116.8%。二是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同步增长。全年全市城镇施工项目531个,比上年增加156个,增长41.6%。投资总规模达到389.17亿元,同比增长23.9%。新开工项目39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15个,增长40.6%;新开工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123.45亿元,同比增长29.5%,实现了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的同步增长。三是工业项目投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全市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工业项目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77.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加强?熏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05年,在全市全部投资中,用于农林牧渔业投资5.34亿元,比上年增长58.8%;用于水利管理业的投资1.36亿元,增长79.5%;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资7.29亿元,增长68.1%;用于教育事业的投资1.46亿元?熏增长57.1%;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0.41亿元,增长298.9%;用于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投资0.66亿元,增长111.0%;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10.75亿元,增长147.8%。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5年,全市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39项。其中,续建项目21项,新开工项目18项。全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1.42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39.8%。开曼(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120万吨氧化铝工程一期、三门峡惠能热电有限公司工程、亚能中集天元电力有限公司2号机组工程、三门峡韶星氟化盐公司20万吨氢氧化铝工程、渑池县城市供水工程、渑池康耀电子有限公司液晶玻璃工程、陕县支建煤矿扩建杨庄井工程、西北与华中电网直流换流站工程、灵宝黄金冶炼厂扩建工程、三门峡信德化工装备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国债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97.8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63.1%;建成投产项目360个?熏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7.8%;房屋施工面积233.9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5.23万平方米,竣工率达57.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造林面积12.0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9万亩;原煤开采172.36万吨/年,黄金500公斤/年,医药650吨/年,合成氨600吨/年,输电线路长度319公里;改建公路427.9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78.79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74.4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日。中等学校学生席位2250个,小学校学生席位1810个。医院病床285张。城市供热能力292吨/小时。这些能力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4.16亿元,增长16.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2.32亿元,增长12.1%。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城市比农村增速高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11.48亿元,增长32.7%;其他行业零售额2.25亿元,增长40.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总额为138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5%。 利用外资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70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208万美元,增长25.2%。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3742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8.04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6001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9.41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7.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50.0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6.0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2.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2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51.45万户,普及率23.22户/百人。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末,全市共有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27家,比上年增加4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21家,比上年增加3家;旅游星级饭店25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7982人次,比上年增长58.9%;旅游外汇收入227.8万美元,增长22.3%。接待国内旅游者337.84万人次,增长26.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64亿元,增长22.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年财政工作目标,加强收入征管,及时将经济增长点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点,有效地促进了全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63亿元,同比增长39.5%,在全省财政收入规模和增幅排名中,收入规模排名由上年的第14位提升至第9位,收入增长率排名从上年的第10位上升至第6位。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1.57亿元,同比增长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