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投资结构继续改善。2004年,在全部投资中,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完成3.36亿元,比上年增长49.6%;用于工业的投资77.99亿元,增长136.2%;用于房地产业的投资11.35亿元,增长177.0%;用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1.50亿元,增长82.3%;用于交通运输业的投资6.88亿元,下降42.2%;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25项。其中,续建项目15项,新开工项目10项。全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1.59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37.5%。义马锦江能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电厂工程、天元铝业集团5万吨再生铝工程、三门峡惠能热电有限公司工程、义马气源厂扩建工程、义马城市供水二期工程、209国道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南接线工程、灵宝鑫源果汁有限公司果品综合加工工程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产;国债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增固定资产51.9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54.3%;全年在建项目375个,建成投产项目241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4.3%;投资中房屋施工面积277.2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3.08万平方米,竣工率达58.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第一产业?押造林面积9.5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66万亩。第二产业?押电解铝3.2万吨/年,黄金2405公斤/年,医药7016吨/年,磷肥5000吨/年,输电线路长度60.3公里。第三产业?押新建公路23.0公里,改建公路99.92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7.5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63.92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10.54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7611个,小学校学生席位7351个,医院病床570张。这些能力的形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0.06亿元,增长1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02亿元,增长12.4%。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双双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城市比农村增速高2.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8.87亿元,增长24.7%;其他行业零售额2.00亿元,增长3.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进出口总额156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出口总值12014万美元,增长27.1%;进口总额3516万美元,增长2.55倍。 利用外资增长势头良好。全年全市与外商和港澳台商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个,合同利用外资627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58万美元,增长37.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全社会公路货运量完成3503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6.11亿吨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5722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8.31亿人次。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1.9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5.1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0.7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4.4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0.39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65部/百人。 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国际、国内旅行社23家,比上年增加5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18家,比上年增加3家;旅游星级饭店22家。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1319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6.33万美元,增长14.3%;接待国内旅游者266.9万人次,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2亿元,增长23.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密配合,全面加强收入征管,及时将经济增长点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点,不断开创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有效促进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冲破12亿元大关。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支撑和拉动作用明显。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25.45亿元,比年初增加28.9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42.16亿元,比年初增加6.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70亿元,比年初增加18.49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80.28亿元,比年初增加23.9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1.89亿元,比年初增加19.23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8.18亿元,比年初减少1.6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4.66亿元,比年初增加5.63亿元。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工业、农业等方面。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53.99亿元,现金支出974.30亿元,收支相抵后现金净投放20.31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39914万元,比上年增长55.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194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31720万元。全年赔付额6718万元。其中?熏财产险赔付额4435万元,人寿险赔付额2283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熏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在校学生3324人,比上年增加707人。全市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7443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2874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80348人。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市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3.19万人,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在校学生21.24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熏全市共安排各类科技攻关计划项目77项,组织实施重点星火计划项目4项;安排、组织实施重点火炬计划项目4项;引进科技项目4项。有6项成果获得2004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有15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科技厅和三门峡市科技局专家鉴定。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1项,国内领先水平的3项,国内先进水平的6项;达到省先水平的3项,省内先进水平的2项。全市共推荐申报省级科技成果登记7项,全部获准省级成果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