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三门峡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73.1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增长速度是1996年以来最快的一年。三大产业竞相发展,增长速度均达到两位数。第一产业增加值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5.91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88.52亿元,增长10.5%。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55.2∶34.2变化为10.5∶57.1∶32.4。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受食品、住房、烟酒及医疗保健品等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3%,住房价格上涨5.4%,烟酒及制品价格上涨5.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3.01万人,比上年下降2.2%。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1万人,通过再就业,使16299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其中有7280名“4050”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工业生产成本上升,亏损增加;投资结构不太平衡;资源约束作用依然存在;城乡新增劳动力较多,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消费价格居高不下。

二、农业

粮食喜获丰收。2004年我市风调雨顺,降水丰富,粮食生产继上年大丰收之后,又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7.22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夏粮产量23.95万吨,下降9.4%;秋粮产量23.27万吨,增长26.0%;棉花产量0.2万吨,增长46.2%;烟叶产量3.37万吨,增长5.5%;水果产量106.35万吨,增长15.8%;油料产量3.01万吨,下降7.2%。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受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我市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面积。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12.75万亩,比上年下降3.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4.12万亩,增长5.3%;蔬菜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3.1%。

畜牧、养殖、水产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6.59万吨,比上年增长9.8%;禽蛋产量3.99万吨,增长6.5%;奶类产量1.32万吨,增长26.9%。年末大牲畜存栏46.03万头,比上年增长6.0%;年末生猪存栏68.20万头,比上年增长3.7%;山、绵羊存栏51.04万只,比上年增长5.2%;家禽存栏728.62万只,比上年增长4.2%;水产品产量2760吨,比上年增长22.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4.8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农用拖拉机3.14万台,比上年增长50.2%,农用运输车5.45万辆,比上年增长3.2%;全年农村用电量2333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7%;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990公顷,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1320公顷;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280公顷;当年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920公顷?熏年末旱涝保收田面积达4646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产销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00.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超额完成了13.3%的责任目标;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0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销增长势头明显,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市国有及控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0.4%,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7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产销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8和3.7个百分点。集体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二是轻重工业产销同步增长。全市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94亿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5.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20.9%。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9.59亿元,增长18.2%。三是支撑我市工业发展的五大产品黄金、煤炭、电力、铝、林果产业发展较稳定,直接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发展。全市生产原煤1577.3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23.2%;全年发电量为89.23亿千瓦时,增长18.0%;铝锭17.71万吨,增长15.2%;煤气2.78亿立方米,增长132.0%,果汁及果汁饮料7.34万吨,增长27.8%。农用化肥、水泥、纱、布等主要产品产量均保持较高增速。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2.42%,比上年提高9.2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5.37亿元,增长27.2%;其中,实现利润24.42亿元?熏增长24.7%。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0.29亿元,比上年增长46.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7.41亿元,比上年增长80.0%;房地产投资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