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许昌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主要指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1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6.4∶58.3∶25.3变化为17.2∶59.3∶23.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大关,达到11518元,比上年增长14.5%。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市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6.3%,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44.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7%。 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6(以上年同期价格为100),上升4.6%。其中,食品类上涨13.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5.5%,居住上涨3.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6%衣着类下降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3%交通和通讯下降5.6%。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200人,“4050”人员再就业3939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123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区经济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全市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信贷、土地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新上项目的“瓶颈”效应日益明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 二、农业 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229.1万吨,比上年增长9.3%,是历史上第四个丰产年;粮食亩产401公斤,增长9.6%,居历史第三位。夏粮总产量124.7万吨,增长4.2%;秋粮总产量104.4万吨,增长16.2%。油料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4.2%,棉花增长24.6%,烟叶增长22.2%,蔬菜增长10.8%。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高淀粉脱毒红薯、优质蛋白玉米、优质大豆等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优质小麦面积达到140万亩,比上年增长7.7%;药材面积达到30.7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增长22.2%;花卉面积达到45万亩,比上年增加6.4万亩,增长16.4%。全年粮经比例达到64.3∶35.7。 畜牧养殖业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39.8万吨,比上年增长6.6%;禽蛋产量18.1万吨,增长6.5%;奶产量1.2万吨,增长27.3%。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化形成一定基础,催生了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河南“众品”、禹州“田园”、许昌“裕昌”、鄢陵“万万”等一批龙头企业已成为全省知名的品牌企业,为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后劲与活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82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7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03.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农用拖拉机8.11万台与上年持平;农用运输车9.80万辆比上年增长8.9%;农村用电量7.2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指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下同)增加值达到155.3亿元,增长20.5%;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7%和17.2%。全年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其他类型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7.7%、27.3%和33.2%,国有、集体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增长18.3%、4.9%和2.4%。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电力、食品加工、电器制造、纺织、发制品等支柱行业的强劲增长势头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主要行业增长较快,烟草制品业增长24.1%,煤炭开采和采选业增长19.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6.5%,纺织业增长21.6%;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90.42亿元,增长23.1%,高于限额以上工业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加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4%。 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全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80.1%,比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品销售收入444.27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实现利税69.02亿元,增长35.9%。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7032万元,与上年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7亿元,比上年增长54.9%。其中,城镇投资110.6亿元,增长69.2%。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58.1亿元,增长131.1%。其中,煤炭工业投资增长84.1%;电力工业投资增长31.4%;第三产业投资49.5亿元,增长31.5%。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市9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增长79%。许昌卷烟总厂技改、许继集团配网自动化、许继富士电梯生产线一期扩建、黄河集团新建金刚石砂轮生产线、襄城美福林焦化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焦炭、许平南高速公路、4条国债县乡公路、7条二级公路、28所中小学危改、5个疾控中心建设、27所中心卫生院改建、天然气工程主体管网、东城区城市支路网部分道路、禹州市颍河治理工程、文峰广场工程、许继花园小区、怡景园小区、滨河花园二期、市文史资料库、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部分子项目等57个项目竣工或基本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