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在城镇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0.4%。工业投资135.0亿元,增长19.5%,其中,煤炭工业投资9.6亿元,增长50.4%;电力工业投资2.4亿元,下降65.1%;冶金工业投资43.7亿元,下降24%;食品工业投资12.6亿元,增长104.7%;化学工业投资18.7亿元,增长115.6%;机械工业投资21.5亿元,增长94.2%;纺织工业投资3.8亿元,下降8.3%;建材工业投资12.4亿元,增长95%。道路运输业投资28.1亿元,增长75.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6.5亿元,下降2.9%;教育投资4.9亿元,增长170.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2亿元,下降45.7%。城镇民间投资163.6亿元,增长52.9%,所占比重为64.2%。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4.2亿元,比上年增长73.1%,其中住宅投资17.7亿元,增长97.8%。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34.62万平方米,增长45.1%,其中住宅300.78万平方米,增长49.1%。商品房屋竣工面积124.6万平方米,增长87.6%;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13.01万平方米,增长14.6%。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102万吨/年;粗钢279万吨/年;新建公路267公里,其中新建高速公路52公里;水泥396万吨/年;各类院校学生席位1.7万个,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移动通信基站152个;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3万吨/日;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购置97辆;输电线路长度38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增长21.9%;县的消费品零售额17.8亿元,增长9.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53.9亿元,增长6.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139.7亿元,增长15.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5.6亿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2.4亿元,减少17.4%。 六、对外经济 2006年进出口总额7.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全年出口额3.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进口总额3.9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8%;实际利用外资47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2006年,全市境内公路里程11108公里。全市共有民用汽车19.31万辆,其中载货汽车3.07万辆。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36.8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0%。公路客运周转量36.0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7亿元;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6.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8.9万户;年末移动通信用户140.7万户;互联网络注册用户21.2万户。 全市有旅行社66家,旅游星级饭店25家。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际游客1.72万人次,外汇收入357.4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08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亿元人民币。 八、金融、保险业 2006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4.7亿元,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9.2亿元,比年初增加3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1.9亿元,比年初增加48.2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13.12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37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0.75亿元。全年赔款支出1.38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13亿元;人寿险赔款支出0.2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1316人,在校生31502人,毕业生6996人。普通高中招生34006人,在校生94767人,毕业生26677人。初中学校招生71401人,在校生253961人,毕业生89381人。普通小学招生82732人,在校生448294人,毕业生70849人。 2006年全市各类学校招生和在校生情况 单位:人 指标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毕业生数 普通高校 11316 31502 6996 成人高校 2106 9163 779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21100 55343 17979 普通高中 34006 94767 26677 初中学校 71401 253961 89381 普通小学 82732 448294 70849 2006年,全市共下达科技计划项目191项,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市本级)2899.71万元,其中省拨款342万元。全年申报科技进步奖52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2项。申请专利516件,授权专利264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登记技术合同46份,合同金额6638.29万元。至2006年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8家,高新技术产品160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效,文化设施建设进展较快。2006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5个。全市有中波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广播转播发射合6座,1千瓦以上的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42万户。 2006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2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病床床位1320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2250张。卫生技术人员1357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979人,注册护士379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532人。卫生监督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61人。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已达到4个,参合人数259.8万人,参合率为82%,各级财政的补助资金达1亿元。 全市共有体育场4个,体育馆1个,航空运动机场1个,全民健身苑105处,其余标准体育场地1023个。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2枚,银牌178枚,铜牌246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年末,全市总人口536.64万人。全市出生人口5.63万人,出生率10.5‰;死亡人口2.78万人,死亡率5.19‰;全年净增人口2.85万人,自然增长率5.3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45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72元,比上年增长17.1%。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41.3方平方米,下降10.9%;农村竣工住宅面积708万平方米,增长16.4%。 2006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90万人,比上年增加1.57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37.5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2.3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75万人,增加2.54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32.6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2.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9.42万人,增加1.30万人。 全年全市共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029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02万人。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全市有农村低保对象10.94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748万元。从7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24万元,救助9.85万人。初步统计,2006年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4573张,收养229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