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4 安阳市统计局

安阳市统计局

(2007年3月16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四路并进、五力同驱”及构建和谐安阳的要求,努力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全市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快、效益好,运行稳的良好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45.2亿元,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12054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9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76.9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70.4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9:57.5:26.6调整为15.2:58.4:26.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0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3.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工业品生产价格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9%。

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同期为100

类别 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8

#城市 101.8

农村 101.8

#食品 102.3

#粮食 102.7

肉禽及其制品 96.0

蛋类 94.7

鲜菜 113.4

水产品 93.1

烟酒及用品 98.4

衣着 103.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2.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0.2

交通和通信 98.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8

居住 105.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4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76万人,其中“4050”人员2.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二、农业

全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70.22万亩,比上年增加64.23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31.91万亩,增加10.58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366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为84.7%。棉花种植面积48.80万亩,减少11.72万亩。油料种植面积98.82万亩,减少12.6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8.52万亩,减少7.41万亩。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295.6万吨,比上年增产15.6%;棉花产量3.4万吨,下降4.6%;油料产量24.7万吨,下降6.7%。全年肉类总产量21.8万吨,增长7.5%;禽蛋产量27.2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4.4万吨,增长24.2%。全年水产品产量0.71万吨,增长15.6%。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295.6  15.6

夏粮 163.9  9.0

秋粮 131.7  25.3

油料 24.7 -6.7

#花生 22.2 -8.0

油菜籽 2.5  9.7

芝麻 0.1 -29.7

棉花 3.4 -4.6

蔬菜 480.6  2.5

水果 44.7  7.0

全年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1万亩。2006年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89.5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9%;农用拖拉机14.03万台,减少0.0佩;农用运输车13.73万辆,增长25.2%;农村用电量16.91亿千瓦小时,增长2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2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3.13亿元,增长23.2%。产品销售率99.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 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63.13  23.2

#轻工业 57.62  18.2

重工业 205.51  24.6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88.07  9.1

#国有企业 28.67  11.5

集体企业 8.61  10.2

股份制企业 191.42  26.5

股份合作制企业 2.60  28.5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14.07  10.0

其他 17.76  28.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17.72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7.47亿元,增长28.0%;烟草制品业增加值14.47亿元,增长18.2%;纺织业增加值10.18亿元,增长19.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11.09亿元,减少8.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9.60亿元,增长4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94.19亿元,增长30.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9.80亿元,增长23.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9.44亿元,增长32.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10.48亿元,增长8.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9.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卷烟产量比上年增长3.2%,纱产量比上年增长10.4%,原煤增长23.5%,发电量减少4.7%,钢材增长24.3%,彩色显像管玻壳增长11.5%。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生铁万吨 841.94  65.3

粗钢万吨 890.65  32.1

钢材万吨 699.16  24.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59.79 -4.7

原煤 万吨 370.96  23.5

水泥 万吨 648.93  112.0

彩色显像管玻壳 万只 3009  11.5

纱 万吨 12.61  10.4

布 万米 9809.3  3.9

合成氨 万吨 31.31 -8.9

化学纤维 吨 2596  9.4

火柴 万件 173.67 -4.8

干电池(折一号电池) 万只 21782 -11.8

卷烟 万支 2095197  3.2

合成洗涤剂 吨 9044  8.0

天然气 万立方米 0  0.0

化学原料药 吨 4313.1  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实现利润总额64.08亿元,增长155.6%。分所有制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68亿元,增长84.4%;集体工业实现利润3.41亿元,增长71.8%。

全年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3亿元,增长314.6%;实现税金总额0.20亿元,增长9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4.7亿元,增长40.8%;农村投资55.5亿元,增长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