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4 焦作市统计局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15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7万千瓦;日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公路里程369.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11公里;扩建城市道路16.32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66万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7.46亿元,增长17.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2.11亿元,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8.78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78亿元,增长18.7%;其他行业零售额2.02亿元,下降33.7%。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加速形成。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额中,汽车类比上年增长65.4%,通信器材类增长16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4%。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出口总额5.76亿美元,增长26.7%;进口总额3.34亿美元,增长2.3%。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105.0%。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9个,合同外资金额1.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1亿美元,增长48.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0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邮电业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57.2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33.8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0%。公路旅客周转量13.8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5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6.10万门,比上年增长1.1%;固定电话用户74.50万户,增加9.5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6.8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7.70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95.30万户,增加23.70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1.60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5.40万户,比上年实际增长23.7%。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05.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0%;旅游总收入47.75亿元,增长17.5%。其中,接待国际游客6.90万人次,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1.85亿元,增长3.0%。接待国内游客798.30万人次,增长16.1%;旅游收入45.90亿元,增长18.1%。全市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17个,拥有星级酒店18家,登记注册国际国内旅行社74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402.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6.76亿元,增长16.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0.91亿元,增长1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48.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8.00亿元,增长18.2%;中长期贷款余额104.58亿元,增长0.8%。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59.91亿元,增长28.8%。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41亿元,增长3.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5.74亿元,增长12.7%。

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3家,上市股票3只,其中A股3只。年末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12.28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保费收入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1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9.95亿元。全年赔款及给付3.8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0.97亿元,人身险赔付2.86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农村教育得到巩固和加强。完成了289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城区17所中小学改扩建任务,焦作师专、焦作大学和焦作一中新校区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082所,其中普通高校3所,普通中专6所,普通中学287所。职业中学15所,小学751所,其他学校(特殊教育)8所,成人教育学校12所。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5万人,在校3.67万人,毕业0.77万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教育招生1.02万人,在校2.17万人,毕业0.52万人。普通中学招生9.55万人,在校24.78万人,毕业8.20万人。职业中学招生0.57万人,在校1.69万人,毕业0.5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14万人,在校34.18万人,毕业6.8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47万人。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结业12万人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77项。全年申请专利426件,比上年增长62.0%。签订技术合同314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9亿元。被确定为国家级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行列。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成绩。全市有1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7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新制定、修订地方标准122项。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个,地震台站1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6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8%。电视台1座,教育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有线电视用户18.10万户。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区和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前一年完成了8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六县市全部进入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病床床位1045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9923张。卫生技术人员1358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60人,注册护士3773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技术人员862人。农村共有乡(镇)卫生院84个,床位2354张,卫生技术人员356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焦作运动员共获得全国冠军5个。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和U-17中国国际乒乓球冠军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年末全市拥有体育场地2242个。学校体育活动活跃,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5.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全年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4.7‰,自然增长率为4.7‰,比上年下降0.4个千分点。据市公安局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352.03万人。比上年增加6.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4.28万人,占29.6%;农业人口247.75万人,占70.4%。年末全市城镇化率为40.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