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国有及其他单位完成工业投资44.6亿元,增长60%,完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22.3亿元,增长93.4%。完成文教卫生福利业投资2.8亿元,增长99.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省重点项目许平南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已建成通车,白龟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昭平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度平稳,工程已接近尾声。平临高速公路项目、平东热电公司机组扩建工程已进入施工高峰期。公路建设项目拉动投资增长。全市公路建设项目,特别是高速公路项目完成投资较大,许平南高速公路平顶山段工程、平临高速公路项目、漯平高速公路平顶山段三个项目合计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全市城镇以上投资额的15.1%,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国有经济投资仍占主体,民间投资迅猛增长。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累计完成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45.3%,占全市投资总量的60%;与此相对应,全市民间投资异常活跃,累计完成投资37.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占投资总量的比例也由去年的28.3%增加到39.1%。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加,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全市新开工项目3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计划总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9个。全年新增发电装机27万千瓦、日供水能力1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2公里、国省干线公路53公里、县乡公路294公里。 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光明路南延全线贯通,湛河三座大桥已完成工程量的80%,高阳路二期、鹰城广场改造正在稳步实施,文园路步行桥、快速通道连接线及明珠广场、七彩虹游园等一批街头游园建成投入使用。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凯撒财富天下、劳动路农贸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锦绣花园、明珠城市花园、东方骏景小区建设主体已完工,繁荣街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中水回用、西气东输天然气支线工程等公用事业建设步伐加快。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对改善城市形象、缓解市区交通拥挤状况起重要作用。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9%。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6.1亿元,增长18.1%;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3.5亿元,增长14.1%;县以下零售额31.9亿元,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17.7亿元,增长21.9%。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增长8.9%。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298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5%,其中出口总值12466万美元,增长25.8%,进口总值17388万美元,增长11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4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年末实有“三资”企业296家,比上年增加17家。在出口总值中,神马集团和舞钢公司两家企业的出口总值占全部出口总值的85.9%。 七、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公路客运周转量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6.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4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年末全市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7.8万门,比上年增长13.3%,固定电话及小灵通用户74.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0.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1.2万户,比上年增长13.3%。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受全市经济形势持续走好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快。据财政部门统计,全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5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96亿元,增长43.5%;市本级完成财政收入9.6亿元,增长40.3%;区级财政收入3.8亿元,增长42.7%;县(市)级8.1亿元,增长57%。全年累计地方财政支出3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5.4亿元,增长28.5%。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90.2亿元,比年初增加75.5亿元,增长2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74.5亿元,比年初增加43.2亿元,增长18.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1.8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增长5.5%,其中农业贷款增幅较大,全年共新增7.7亿元,增长18.3%。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财产险承保总额391.6亿元,保费收入1.7亿元,财产险支付赔款11575万元,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9亿元,人寿险支付赔款2670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6万人,组织实施科技项目。申请专利150项,审批119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7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全市共认定技术合同646件,技术合同交易额1300万元。“科教兴平”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3779所,教职工66278人,在校生人数1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生26854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生1.4万人;普通中学307所,在校生33.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高中升学率分别为82.3%、39.2%和68.4%。成人高等学校招生2830人,在校生5582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342人,在校生17509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4.97万人。全市共扫除文盲452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文艺表演团体为9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藏书58.2万册。《平顶山日报》全年发行量2340万份,《平顶山晚报》全年发行量2268万份。拥有广播电台4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11万户。档案事业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全市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专业档案馆2个,各级各类综合档案室857个,保藏档案173万卷册,达到省级以上标准的馆室661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义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26个,卫生技术人员15676人,其中执业医师5835人,护师和护士4430人。农村医疗点2886个。全市各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所增加,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妇女儿童保健、职业病防治、社会无偿义务献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年我市运动员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124枚,其中金牌29枚、银牌39枚、铜牌56枚,其中获国家级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3枚,获国际金牌1枚。男子团体射箭比赛破全国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