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量4316千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7个,综合档案馆15个,剧场、影剧院13个,艺术表演团体19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全市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0%。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64个,比上年下降16.4%;床位3.4万张,增长5.2%。卫生技术人员4.0万人,增长5.9%,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6万人,增长3.9%;注册护士1.5万人,增长12.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个,卫生技术人员1425人。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1785人。专科疾病防治医院3个,卫生监督所7个。乡镇卫生院106个,卫生技术人员3508人,床位3100张。 全年共获得亚洲冠军3个,全国冠军11个。我市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18个大项的比赛,共获6枚金牌,8枚银牌, 4枚铜牌,在所有74个参赛城市中排名第11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8位。积极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举办了元旦长跑、万人健步走、千万妇女健身展示大赛等群众性活动。全市新建并投入使用健身路径72个,健身园1个;为40个帮扶村新建了健身路径和“一场两台” (建一个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幅标准篮球架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 年末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年新铺设城市自来水管道207公里,新铺设城市排水管道387公里,新扩建城市道路长度21公里,面积66万平方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3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工业用电量304.4亿千瓦时,增长2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0.5亿千瓦时,增长23.8%。供水总量达2.8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116万立方米。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92.0%。年末共有路灯6.1万盏,集中供热面积2021.0万平方米。 全年新开公交线路18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235台,年末实有公交汽(电)车3518辆,比上年增长6.2%。城市公交客运量达6.5亿人次,增长3.2%。市区主、次干道路路通公交,便利了居民出行。 全年新增绿地743.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8%。公园达到58个,公厕920座。 全市环保力度加大。建成烟尘控制区36个,面积409.7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61个,达标区面积284.5平方公里。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663个。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优)、二(良)级天数为31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5.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人口出生率9.20‰,死亡率4.55‰,自然增长率4.65‰。年末全市总人口735.6万人,其中女性356.0万人;城镇人口450.8万人;非农业人口303.0万人。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025元,比上年增长22.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2元,增长15.8%;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716元,增长14.4%。其中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4元,增长15.6%;人均消费性支出8757元,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94元,增长1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16元,增长19.1%。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5平方米,增加1.5平方米。 全市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788.5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997.8万元,增长43.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万人,比上年增长2.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9万人,增长24.2%。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86.2万人,比上年增长0.8%;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者2.8万人,下降17.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为118.9万人,比上年增长43.4%,其中职工92.4万人,增长11.5%。参加医疗保险总人数为65.0万人,比上年增长16.4%,其中职工46.8万人,增长17.1%。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8.3千张,比上年增长17.3%;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收养6.2千人,增长19.8%。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411处。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5.3亿元,募集社会福利资金0.3亿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附表一: 分 类 市 场 价 格 指 数 (以上年平均价格为100) 类 别 2007年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6 食品 114.1 #粮食 110.4 肉禽及其制品 139.2 蛋类 1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