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13 郑州市统计局

为确保市区交通畅通,着力发展大公交。全年新开公交线路11条,更新、增加公交车辆532台,年末实有公交汽(电)车2400辆,比上年增长17.1%;城市公交客运量达4.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5%,实现了市区主、次干道路路通公交,便利了居民出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全年新铺设城市自来水管道128.2公里,新铺设城市排水管道110.0公里,新扩建城市道路长度52.0公里,面积187.0万平方米。全年售电量115.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4%;日供水能力114.1万立方米/日;城市居民燃气气化率达87.3%。

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二七广场综合整治工程竣工,一个高品味、国内先进的廊桥连接商业的休闲广场呈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二七商圈昔日繁华。全市各公园、广场免费开放,世纪游乐园大型娱乐项目建成开放。新增绿地545.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414.1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6.8平方米,增加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郑州更加“天蓝、水清、路阔、城美、草绿、花香”。

十三、人口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8.98‰,死亡率5.18‰,自然增长率3.80‰,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年末全市总人口69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7.6万人,乡村人口300.1万人。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2003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537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6元,增长11.4%;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958元,增长8.7%。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47元,增长11.3%;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27元,增长8.1%。恩格尔系数为33.3%,比上年的35.1%下降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9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532元,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31元,增长7.5%。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9.7平方米,增加2.8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达9.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5.3%,国家怃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1万人,下降1.9%。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78.1万人,比上年增长7.0%;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1.39万人,增长27.7%。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21.4万名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比上年增长3.9%;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7.9万人,增长4.7%。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0.8万人,增长1.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最低工资、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

社会福利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医院床位4851张,比上年增长22.7%;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12处,比上年增长33.3%。全年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61万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58万元。接受社会捐赠4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9.3%。

注:

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XX国内生产总值”名称调整为“XX生产总值”。

3.公报中郑州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