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郑州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其他经济单位179.3亿元,增长19.8%;集体经济71.8亿元,增长1.7%;城乡居民个人44.6亿元,增长16.8%。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完成101.3亿元,增长29.5%;更新改造完成22.9亿元,下降17.9%;房地产开发完成47.6亿元,增长39.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82.9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5.4亿元,增长17.6%。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工业投资完成80.1亿元,增长8.8%,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完成31.9亿元,下降0.9%,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完成19.8亿元,增长18.6%。

全年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52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5.5%。新增固定资产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7.1%,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54项(计100个子项)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4%。其中,环城快速路、嵩山南路、花园路拓宽改造工程建成通车;紫荆山南路立交、中原路立交、新郑路立交全面竣工;郑州市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陆续投入运营;郑少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郑州市文化、教育、体育和卫生设施建设、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工程、嵩山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东风渠市区段综合治理等工程进展顺利。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科技项目如郑州油漆厂迁建工程、郑州玉龙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示范工程、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档涂附磨具产业化示范工程相继按计划开工建设;河南庆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苯二甲酸酐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已建成投入生产。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3.3亿元,增长12.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3.2亿元,增长10.5%。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完成233.1亿元,增长11.0%;餐饮业零售额57.2亿元,增长19.4%;制造业39.6亿元,增长9.2%;农业生产者零售额41.5亿元,增长10.8%;其它零售行业零售额15.1亿元,增长8.4%。大型零售商业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结构,实行错位经营,以假日经济拉动有效需求效果明显,“春节”、“五一”、“国庆”三大假日期间,十大零售商场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6.5%、179.0%和30.2%。

商贸城建设步伐加大。年末全市共有批零贸易业餐饮业网点12.1万个(含个体批零贸易、餐饮商户及商品交易市场内摊位数),其中批零贸易餐饮企业单位数7410个;商品交易市场330个,其中,综合市场181个,专业市场142个,其它市场7个。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9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商品交易市场销售总额27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商品交易市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辐射力进一步增强。连锁、超市、专业店等现代营销方式、新型业态发展迅速,麦当劳、肯德基、国美等国内外知名商业集团陆续入驻郑州。2001年成功地举办了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和秋季全国糖酒交易会,合同成交额分别达94亿元和114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2001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993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直接进口总额33634万美元,增长20.8%;直接出口总额65743万美元,增长5.8%。在出口产品中,一般贸易出口60113万美元,增长9.4%,加工贸易出口5361万美元,下降19.0%。分地区看,出口亚洲33091万美元,下降0.8%;出口非洲2663万美元,增长21.3%;出口欧洲15223万美元,增长12.1%;出口大洋洲722万美元,增长4.8%。

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下降,但降幅趋缓。全年新批外资企业58个,合同外资额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9%;实际利用外资908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7%;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714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5%;对外借款194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迅猛。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77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6.0%;完成营业额63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6%。对外劳务输出4641人,比上年增长47.0%。

旅游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来我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1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全年接待过夜的海外游客8.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外国游客4.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港澳台同胞4.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4%。旅游创汇50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802.9万人次,增长15.6%;旅游总收入达7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0%。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完成增加值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5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5%。其中铁路18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7%;公路71.6亿吨公里,增长2.1%;航空2369万吨公里,下降7.6%。完成旅客运周转量143.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铁路66.9亿人公里,增长11.4%;公路60.2亿人公里,增长6.9%;航空15.9亿人公里,增长20.8%。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4亿元(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亿元,增长16.8%;电信业务总量32.7亿元,增长15.9%。移动电话新增用户59.9万户,增长286.4%,年末用户达到118.2万户,比上年增长102.7%。全社会年末电话机数287.3万部,比上年增长40.5%。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公用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共有公用电话2.8万部,IC卡电话1.16万部。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高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27.9万户,比上年增长50.8%。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全市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工商税收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地方财政支出6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用于文教科学事业费支出9.7亿元,增长25.1%;用于城市维护费支出3.97亿元,下降6.7%;用于基本建设支出6.2亿元,增长87.7%。

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1627.3亿元,比年初增加310.9亿元,增长23.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664.9亿元,比年初增加105.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6.8亿元,比年初增加261亿元,增长26.3%。其中短期贷款697.4亿元,比年初增加64.1亿元;中长期贷款378.7亿元,比年初增加124.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92.8亿元,比年初增加118.5亿元,增长20.6%;其中活期存款213.2亿元,定期存款47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