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郑州市统计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20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其中铁路148.1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公路60.9亿吨公里,增长8.0%;航空106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6%。完成客运周转量11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0%。其中铁路54.3亿人公里,增长10.4%;公路52.2亿人公里,增长9.0%;航空7.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1%;电信业务总量30.3亿元,增长20.6%;函件5347万件,下降15.4%。市话总容量135万门,比上年增长20.5%;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3.8万户,年末用户达到42.8万户。全社会年末电话机数达158.6万部,比上年增长43.4%;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5.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7.3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44.7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2部。公用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共有公用电话2.9万部,比上年增长11.5%;IC卡电话达5945部。全市所有行政村通了电话。数字数据业务、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继续高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3.1万户,比上年增长1.2倍。

六、国内贸易

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政策的指导下,我市商业企业积极开拓城乡市场,以丰富的商品品种、充裕的商品货源扩大销售,消费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9亿元,比上年增长9.2%(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2.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2.5亿元,增长4.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9.4亿元,增长15.5%。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完成186.9亿元,增长9.1%;餐饮业零售额39.5亿元,增长8.8%;制造业35.3亿元,增长9.6%;农业生产者零售额35.9亿元,增长9.5%;其它零售行业零售额14.3亿元,增长9.2%。

商贸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共有批零贸易业网点9.6万个(含商品交易市场内摊位数),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达721.9亿元。商品交易市场销售总额257.5亿元。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10个,其中:综合市场170个,专业市场134个,其它市场6个;已形成以全国性交易市场为龙头、区域性交易市场为骨干、地方性交易市场为基础的交易市场体系。市场的辐射力日益强劲,郑州市已成为全国中西部地区商品交易最活跃、最集中的商贸城市之一。

七、对外经济

1999年国家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加之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逐步复苏,我市及时调整对外经济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发展新的对外经济及承包劳务合作伙伴,对外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据海关统计,全年直接进出口总额1818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直接进口总额8483万美元,增长3.6%;直接出口总额9702万美元,下降2.2%。分地区看:对亚洲出口5952万美元,对美洲出口1694万美元,对欧洲出口1479万美元,对大洋洲出口452万美元,对非洲出口126万美元。

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全年新批外资企业78个,合同外资额1.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2%;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2.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5%。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较快。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全年签约608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21万美元,增长6.1倍;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38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70万美元,增长2.5倍。

旅游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旅游发展较快。1999年来我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全年接待过夜的海外游客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其中外国游客3.83万人次,华侨0.4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68万人次。旅游创汇4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1999年1月郑州市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财政税收快速增长,199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工商税收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地方财政支出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3亿元,增长13.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3亿元,增长14.1%。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成效,及时成功平息了交行“挤兑”风波;郑州合行恢复了信誉,居民抽样调查显示,合行信心指数由10%上升到80.9%,上升70.9个百分点,存贷款逐步增加。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1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其中定期存款379.9亿元,增长9.2%;活期存款133.6亿元,增长22.2%。

企业股票上市又有新进展。1999年末,全市已有郑州白鸽集团、郑州百文集团、郑州煤电、郑州宇通、河南思达电子科技、河南豫能、郑州众生制药等7家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比上年末增加1家。全市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20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亿元,增长4.5%,综合赔付率39.6%;人身险保费收入4.8亿元,增长3.6%,综合赔付率58.9%。全市共有154.8万人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人寿保险,25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积极加大“科教兴郑”战略实施力度。1999年,全市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利用科技三项费用支持了一批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初步效益。启动了全市技术创新6122工程。全年共培养“星火人才”27万人,共组织实施攻关、火炬、星火、重点新产品等科技项目465项,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国家级立项34项,省级立项169项。全年有125项成果荣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

技术市场活跃。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936项,技术贸易成交额4.2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年申请专利750件,授权专利600件,增长6.4%。

教育事业发展壮大。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推出重大举措,扩招使高教招生大幅度增长。1999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3.5万人,比上年增招1.3万人,增长59.1%;在校学生8.8万人,比上年增长22.5%。全市普通高中78所,比上年增加7所;在校生5.6万人,增加1万人。全市普通初中371所,比上年增加9所;在校生30.6万人,增加2.6万人。小学1905所,在校生82.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5%,小学升学率达98.04%。以实用技术培训、岗位及下岗培训为主的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城镇职工3.1万人次,增加0.4万人次;培训农民62.5万人次,增加9.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