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2008-03-10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党代会和市七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着力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上下功夫,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30.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638.33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82.39亿元,增长22.6%。三次产业比例由11.7:61.7:26.6调整为10.6:62.0:27.4。人均生产总值28125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3700美元),增长16.3%。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39.70亿元,增长20.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5%。民营经济实交税金71.40亿元,增长41.1%,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63.4%。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排查整改事故隐患3.6万条,严格“三同时”规定,整改已建和在建项目问题142项。排查整改隐患1.2万处,执法检查覆盖率、重大事故隐患按期整改率、违法违规行为查究率均达100%。发生各类事故1213起,下降25.7%,各类事故累计死亡225人,下降3%。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9,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比较大,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等等。

二、农 业

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实现丰收。耕地保有量669.3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8.84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7.34 亿元,增长4.3 %。粮食播种面积585.78万亩,比上年减少2.1%;总产量达到263.66万吨,增长2.1 %。棉花播种面积208.93万亩,增长1.7%;总产量15.83万吨,减少9.2 %。蔬菜产量215.36万吨,减少2.1%。

林业生产健康发展。围绕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造林面积达到11943公顷,森林覆盖率增长2.7个百分点,达到25.4%。无公害经济林认证取得了新的突破,认证无公害林产品5个,绿色食品11个,国家知名品牌10个。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63.66 2.1
     夏粮 万吨 128.19 4.3
     秋粮 万吨 135.47 0.1
    棉花 万吨 15.83 -9.2
    蔬菜(不含瓜类) 万吨 215.36 -2.1
    水果 万吨 94.85 9.9
    肉类产量 万吨 35.99 12.3
    禽蛋 万吨 16.91 7.7
    奶类 万吨 11.61 7.4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渔业生产亮点频现。肉类总产量35.99万吨,增长12.3%。奶类产量11.61万吨,增长7.4%。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9.07万吨,增长4.1%。名优养殖规模扩大。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7万亩、产量2.4万吨,分别占全省对虾养殖的21%和23%。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投资项目12个,无偿资金296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一级渔港落户沾化,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滨州市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有腹无口”的问题,实现了“建设鲁北大渔港”的构想,将拉动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蓄水能力6600万立方米,蓄水能力达到7.5亿立方米。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快。投资3917万元,动土450万立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7万亩。农田水利建设卓有成效。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37万亩,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57万亩,增加除涝面积33万亩,方田化建设35.6万亩,修复水毁工程333处,清淤渠道1497.4公里,疏浚河道97.5公里。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投资3600万元,动土石方360万立方,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与水土保持面积80平方公里。

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值达到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农机总动力实现479.7万千瓦。完成机耕作业面积467.05千公顷,机播面积445.61千公顷,机收面积275.64千公顷。

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1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2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5家。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共设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55万亩,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认证15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实现增加值54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总量居全省第12位,增速居第3位。

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完成236亿元,增长28.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完成307.1亿元,增长21.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重工业比轻工业快7.1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之比由2006年61.2:38.8调整为56.5:43.5。

股份制企业增势强劲,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企业增加值477.9亿元,增长26.1%,比全市平均快1.5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达88.0%,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1.57亿元,增长26.9%,比全市平均快2.3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18.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国有、集体及外资企业发展较慢,分别增长9.5%、15.0%和11.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1.8%。

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重点统计的87种产品产量中,下降的有32种,其中,纸浆下降3.6%,机制纸及纸板下降13.2%,原油加工量下降4.0%,生铁下降34.0%,无缝钢管下降63.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食用植物油 万吨 108.73 15.5
    纱 万吨 136.08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