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总藏量达86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文物处、文管所8个,博物馆2个。全市共有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一座。广播节目套数7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61小时零55分,电视节目套数3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293小时零12分。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85%。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43个,各级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492张,卫生技术人员10175人,其中执业医师3478人,执业助理医师1054人,注册护士3255人,药剂、检验人员1387人,其它卫生技术人员1001人。乡镇卫生院79个,村卫生室3794个,乡村医生3263人。全市卫生机构总资产18.1亿元,万元以上设备2892台(件)。房屋建筑面积95.8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45.3万平方米。卫生机构总收入8.8亿元,总支出8.4亿元。各级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330万人次,收治住院18万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中国黄河三角洲第二届体育节取得了圆满成功。期间成功承办了1项国际比赛,2项全国比赛,6项全省比赛。中央、省、市近60家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各项赛事进行了宣传报道。竞技体育实现历史新突破。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获4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7枚金牌、8枚银牌、11枚铜牌;在全省比赛中,获42枚金牌、36枚银牌、38枚铜牌;全市共向上级运动队输送7名优秀运动员。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启动了全市全民健身“五个一”工程,全市新安装健身路径20余处。“全民健身月”期间,先后组织举办了300多项健身竞赛、表演活动,参与人数达50万人次。全市农村体育年“体育三下乡”暨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全面展开,各县区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达500多项次。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北京体育大学滨州本科函授站和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实习基地在市体校揭牌,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乒乓球训练基地正式落户滨州。全年体育彩票完成销售额660多万元,位居全省中游。 十一、城市建设、资源、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新增道路面积30万平方米、供水能力1.5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吨/日、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1.4万人、园林绿地17公顷。 以中心镇为重点的村镇建设稳步推进。74.3%的小城镇编制了建设规划,9个省级中心镇全部修编了总体规划。全市完成村镇建设投资34.78亿元,其中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分别增长20.3%和22%,村镇自来水人口受益率、道路硬化率分别达到75%和30%。 建筑节能、节地取得新进展。全市新型墙材生产和应用比例分别达到60%和37%,自1998年以来,累计节地4700亩,节能25.86万吨标准煤,利废51.72万吨。全年建成节能建筑4.5万平方米,占新建居住建筑的1.9%,实现建筑采暖节能0.3万吨标准煤。 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市土地总面积9445平方公里。农用地623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6.0%,其中,耕地436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444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5.3%;水利设施用地15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76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7%。 全市空气、水质量进一步改善。与上年相比,二氧化硫下降28.8%,二氧化氮下降9.3%,可吸入颗粒物下降14.3%,全年空气质量日报良好率达到87.2%,比上年增加21个百分点,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排名在全省前移5个位次,列全省第11位,空气质量改善实现了大的跨越。继续深入推进“六河水变清”工程的实施,六河流域多数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博兴胜利河、惠民护城河COD年均值分别为65mg/L、57mg/L,比上年分别下降68%、56.4%;沾化市政排污沟、潮河、邹平六六河COD年均值比上年分别下降30.3%、10%和8.9%。 继续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全年共计投入重点污染源专项治理资金720万元。对已安装的15台COD在线监测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通过比对实验,效果良好;第一期14台烟气在线监测设备已完成招标,今年一季度将陆续安装运行。COD和烟气在线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其他重点污染治理设施不同程度地得到改进、提高,控污治污能力进一步加强。 十二、物价和居民生活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在消费领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3%,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影响近1.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4%。在生产领域,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1%。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8.6元,比上年增长11.3%,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6267.6元,增长10.1%。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5%,下降0.25个百分点。全市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达19.49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680元,增长14%。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78元,比上年增长13.9%,是199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4.9元,增长20.9%。其中,食品支出862.4元,增长25.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9.1平方米。 十三、人口、社会保障与就业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45‰,死亡率6.21‰,自然增长率6.24‰。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368.90万人,增加2.29万人。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城镇就业人员30.7万人,新就业再就业4.88万人;有组织劳务输出7.3万人;全市登记失业人员1.77万人,登记失业率3.66%。全市6所技工学校招生6207人,在校学生达到12663人;社会力量办学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员1502人;组织、指导企业职工培训2.6万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62个工种12451人,有10335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68人取得技师资格。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社会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收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额5.75亿元,发放支出5.03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18.3万人,同比净增1.58万人;收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2.57亿元;为2.8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5.99万人,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9亿元,为1.4万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9亿元。农村养老保险新参保人员1.5万人,当期收缴保险基金133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18.5万人,净增1.72万人;收缴医疗保险基金1.01亿元,支出7886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14.2万人,收缴失业保险基金2071万元,为9437名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发放失业金1247万元。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1.47万人,收缴工伤保险基金405万元,支出228万元。生育保险参保职工8.38万人,收缴生育保险基金105万元,支出6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