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3 滨州市统计局

199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改革,扩大投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区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9.7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68.5亿元,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为25.2:46.1,实现了由"二、一、三"型向"二、三、一"型的历史性转变。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加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个体私营经济比上年新增2.6万户,从业人员比上年新增5.6万人,注册资金比上年新增3.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纳税额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

企业改革成效显著。股份制改造迈出了新的步伐。全区1762家乡及乡以上企业已改制1571家,改制面达89%。在464家国有企业中,已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93家,占41.6%。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全区520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本总额28.12亿元。其中职工股、外资股分别占股本总额的12.8%和18.1%,呈现出国有股比例下降,多元股权并存的局面。资产优化重组有了新的进展。全区先后有近100家国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产权转让、嫁接改造等方式的重组,共盘活和优化存量资产20多亿元。企业改制上市融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到1999年底,全区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8家,其中上市公司1家,定向募集公司13家,发起式公司4家,股本总额达11亿元,实现直接市场融资5.2亿元。同时,全区通过组建44家职工持股会实现融资1.57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逐宀善。全区共有12240名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年末养老保险社会覆盖率达90%以上;1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比上年增加4000人。调整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省政府确定我区的最低工资标准220元,比上年提高60元。

住房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区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了住房向商品化、市场化的转变。全年销售住房面积比上年增长30%,其中售出的经济适用房的5%为群众个人直接购买,加上单位购买再卖给职工的部分,个人购买住房已占到94%以上。在现有的存量住房中,已有96%出售给个人。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在: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收入增长乏力;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激而不活;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 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1999年,全区各级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战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牧渔菜生产和多种经营,加快培植主导产业。克服了?亁品价格走低、旱情较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5.6亿元,增长8.6%。其中,农业增长8.1%;林业增长12.1%;畜牧业增长7.7%;渔业增长13.9%;农林牧渔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农产品获得好收成。粮食生产又获丰收。粮食总产量257.64万吨,比上年增产8.06万吨,增长3.2%。其中,夏粮总产量135.13万吨,比上年增产8.92万吨,增长7.1%;秋粮总产量122.51万吨,下降0.7%。棉花有所下降,棉花总产量5.56万吨,下降8.2%。油料有较大增长,油料产量15280吨,增加2612吨,增长20.6%。蔬菜瓜类继续呈增长势头,蔬菜瓜类产量达253万吨,同比增长6.3%。水果生产平稳增长,水果总产量45.63万吨,增加4.97万吨,增长12.2%。

林业生产形势看好。全区新增农田林网面积25.44万亩,发展枣粮间作面积8.66万亩。完成造林面积14.96万亩,育苗面积1.99万亩,同比分别增长7.4%和13.1%。冬枣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肉类总产量16.9万吨,增长7.0%;禽蛋产量23.8万吨,增长6.6%;奶类?醁1.15万吨,增长32.5%。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水产品总产量20.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海水产品13.03万吨,增长6.6%,淡水产品7.1万吨,增长23.3%。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区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46.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3.57万千瓦,增长8.1%;联合收割机达3122台,增长78.4%。农村用电量5.23亿千瓦时,增长7.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4.47万吨,增长2.0%。年末耕地面积39.01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8.87万公顷,增长1.2%。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工 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区工业(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企业,下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扭亏增盈力度,狠抓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市场,工业生产和效益保持了快速增长。1999年,全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8.93亿元,增长19.5%。

轻工业生产步伐快于重工业。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03亿元,增长12.6%;轻工业完成32.81亿元,增长22.9%。受市场需求拉动,由去年基本同步,转为轻工业增速逐步加快,增幅高于重工业10.3个百分点。

国有及大中型工业企业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96亿元,增长15.6%。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68.亿元,增长16.3%。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70亿元,增长14.9%。

骨干优势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好,带动作用显著。5家省级重点企业,即:鲁北化工企业集团、魏桥棉纺织集团、山东渤海活塞集团、滨州化工集团和滨州印染集团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9亁元,比上年增长26.2%;实现利润5.58亿元,增长40.4%,实现利税8.2亿元,增长33.7%,分别占全区的29.7%、57.2%和44.8%。

非国有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集体工业实现增加值13.08亿元,增长19.3%。股份合作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增长5.5%。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6.69亿元,增长14.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实现增加值5.31亿元,增长43.6%。非国有经济规模日益壮大,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