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16.46亿元,增长20.6%,财政支出22.21亿元,增长14.6%。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收1.5亿元,减少3.2%;营业税收1.69亿元,增长7.2%;企业所得税3.5亿元,增长23.2%;行政性收费2.94亿元,增长105.7%。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体现了保稳定、保改革、保重点的总体要求。在全年财政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0.99亿元,增长72.9%;支农生产1.52亿元,增长51.2%;行政管理费3.51亿元,增长11.1%;教育事业费5.26亿元,增长11.5%。县级财政实力不断壮大。全市又有3个县跨入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县行列,过亿元县市区达到9个。 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款、贷款稳步增长,现金投放增多,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0.59亿元,比年初增加24.2亿元。从存款构成看,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00.59亿元;比年初增加17.79亿元;人均储蓄3744元,比年初增加303元。企业存款40.33亿元,比年初增加5.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4.37亿元,比年初增加25.31亿元。其中商业贷款91.34亿元,比年初减少5.06亿元;工业贷款29.6亿元,比年初减少1.88亿元;乡镇企业贷款16.29亿元,比年初增加3.97亿元;农业贷款24.44亿元,比年初增加2.23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1.23亿元,比年初增加0.42亿元;其他短期贷款23.44亿元,比年初增加6.86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11.01亿元,比年初增加6.23亿元;中长期贷款21.7亿元,比年初增加3.42亿元。现金投放量增加,全年现金收入924.85亿元,现金支出944.01亿元,货币净投放20.31亿元。 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证券经营机构1处,股民3.69万户,客户保证金余额1.87亿元,年交易额44.34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有1562家企业参加财产保险;4.02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119.9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全市全年承保金额260.44亿元。保费收入3.42亿元,增长19.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97亿元。全年共处理赔付案件4.88万件,支付赔款1.23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共处理赔付案件1.1万件,支付赔款0.76亿元。人身保险共处理赔付案件3.8万件,支付赔款0.47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有所提高。全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45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7项,国内领先水平50项。实现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8项,经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52家。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43件。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600个,比上年增加20个,从业人员5000人,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80份,合同金额1.55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提高。德州学院正式组建,当年招生2272人,在校生5149人,并完成了第一批本科专业招生计划。目前,全市拥有中等专业学校10所,当年招生0.42万人,在校生1.33万人;普通中学262所,在校生35.83万人;职业中学24所,在校生1.91万人;小学2574所,在校生50.6万人;幼儿园、学前班2532处,在园、班儿童7.32万人。儿童入学率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4%;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587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2501人,特殊教育12所,在校生559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0家,全年演出592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文化站119个;公共图书馆10处,藏书61.5万卷(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德州市广播电视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市广播、电视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3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1座。广播电台对国内广播节目套数3套,平均每日播出时间85小时10分;电视台电视节目套数3套,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64小时10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58%。 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0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26处,卫生防疫站12处,妇幼卫生保健站11处。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5万人。其中医生7199人,获得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4358人,护师2548人,护士580人。拥有医疗床位8967张。全年举行大型义诊168次,诊疗53万人次,农村合作医疗享受人口覆盖率34.15%。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1项冠军,2项亚军;在全国比赛中获3项冠军,10项亚军,1项第3名,在省级比赛中共夺得35枚金牌、32枚银牌、39枚铜牌。我市水上运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全国赛艇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共组织各类体育活动10余次,参加健身活动和体育比赛的人达5千余人次。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生活。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步入新层次。城市环境有了新的改观,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全年市区自来水供水总量436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880万立方米。管道天然气新增用户1.1万户,天然气供气总量850万立方米,增长97.7%,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2510吨。年末已有23.1万城市人口用上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市区集中供热能力增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44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28.9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2.5%和1.7%;城市道路长度221公里,面积250.7万平方米;市区公交营运车辆88辆,增长35.4%,年客运量701万人次,增长6.4%;出租汽车2361辆,增长9.2%。 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我市重点加强了环境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工作,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施工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1个;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6593万元。本年竣工项目48个,新增设计处理能力:治理废水5.02万吨/日,治理废气72.06万标立米/时。工业废水排放总量6958万吨,排放废水处理率达99.4%,废水排放达标率94.6%;工业废气排放量668.85亿标立方米,烟尘去除率97.0%,粉尘去除率86.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4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6.5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4.4%。撊蠑综合利用产品产值2.95亿元,增长90.9%;撊蠑综合利用产品利润0.27亿元,增长80.4%。 十一、市场物价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市场物价从持续了近两年的低谷徘徊中解脱出来,走上逐步回升的轨道,生产领域价格全面上扬,消费环节价格渐次上升,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其中,居住、服务项目、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指数分别上升18.5%、18.1%和0.3%。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及通讯工具类价格指数分别下降2.5%、0.2%、5.1%、6.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2.57%,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10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