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3 临沂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按照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总目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4.6亿元,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12.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297.7亿元,增长17.9%。三次产业比重为14.9:49.4:35.7,一产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二、三产分别提高1.6和0.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264元,比上年增加1290元。全社会用电87.9亿千瓦时,增长19.8%。全市有105家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17家企业实现利税过亿元。

一、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90.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46.9万亩,经济作物543.6万亩。桑茶果350万亩。粮经面积比为51.5:48.5,经济作物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粮食亩产322公斤,增加19公斤;总产304.5万吨,减少13.7万吨。油料总产63.7万吨,水果127.4万吨,棉花0.9万吨,蔬菜516.4万吨,烤烟3.4万吨,分别增长36.2%、13.2%、34%、4%和9.9%。

林业生产好于上年。全年新造林81.8万亩,封山育林19.7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73.3万亩,新育苗4.8万亩,义务植树1415万株。年末速生丰产林80万亩,增加51万亩;林木蓄积量873.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7.1%。

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家禽出栏498.8万头和8984.5万只,分别增长4.2%和4.4%;羊出栏244万只,与上年持平;牛出栏24万头。肉类、禽蛋、牛奶产量为58.1万吨、25.6万吨、4.5万吨,分别增长3.7%、8.3%和45.1%。奶牛存栏1.56万头,增长70%。水产品产量8.7万吨,增长17.6%。

农业产业化水平取得新进展。909家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增长10%。建立了77个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成交额38亿元。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累计达到161个,面积70万亩,当年新建20.9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0.1万亩。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653.2万千瓦,增长4%。农用汽车8809辆,拖拉机30.7万台。全年农村用电量21亿千瓦时,增长19.2%。化肥使用量(折纯)39.6万吨,增长0.7%。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9家,新增324家,是前三年新增企业总数的1.5倍。规模以上工业资产609.6亿元,增长31.7%;从业人员36.9万人,增加5.9万人;完成增加值188.7亿元,增长25.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2889家,个体工业户89531户,增加值155.3亿元。全部工业完成产值1179.5亿元,增加值344亿元,分别增长26.5%和20.1%。

工业结构调优。637家重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16.1亿元,增长36.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2%,比重提高12.7个百分点。1134家制造业企业完成产值591.1亿元,增长28.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3.9%,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197家装备制造企业完成产值92.5亿元,增长36.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7%,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81.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9%,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98家企业产值过亿元,其中5家企业产值过1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加21家和1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原煤增长28.4%,纱增长20.7%,布增长17.7%,方便主食品增长7.1%,发电量增长38.5%,水泥增长16.1%,化肥增长10.9%,装载机增长89%,胶合板增长55.1%。

工业运行质量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6.5亿元,利税合计57.1亿元,利润总额33.5亿元,分别增长33.8%、33.5%和43.7%。13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税合计17.2亿元,利润总额7.1亿元,分别增长23.1%和35.9%,增速同比加快26.5和42.6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5.32%,下降5.6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09亿元,下降34.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3.02%,提高12.3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六项改善,总资产贡献率12.3%、资本保值增值率134.3%、成本费用利润率5.77%,分别提高0.64、21.6和1.5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3%,降低0.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35次,加快0.08次;全员劳动生产率38394元/人,增长7.1%。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8.3亿元,增长37%。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77家,全年施工工程3393个,施工面积10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82万平方米;实现利税4.79亿元,增长36.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9.3亿元,增长58.4%,提高40.3个百分点。从投资单位性质看,国有及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经济类型单位投资157.2亿元,增长41.1%;集体单位投资140.9亿元,增长114.7%;私营个体单位投资61.2亿元,增长23%。从建设性质看,基本建设投资228.2亿元,增长56.7%;更新改造投资108.6亿元,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22.5亿元,增长45.8%。从投资区域看,县及县以上投资217.6亿元,增长37.9%;农村投资141.7亿元,增长105.1%。从投资规模看,4533个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03.9亿元,增长74.9%,其中120个过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14.2亿元;5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55.4亿元,增长4.4%。临沂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7亿元。188个重点项目159个开工建设,40个项目年内竣工。

投资结构改善。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亿元,占1.1%;第二产业投资167.2亿元,占55%,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63.3亿元,占53.7%,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33.4亿元,占43.9%。医药、机械、电子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投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商品房建销两旺,商品房施工面积279.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5.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88.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61.4%、21.3%和18%。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明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3.9%,提高4个百分点。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9.2%,新增固定资产193.6亿元。新闻大厦、气象大厦、市人民医院主体大楼、胶新铁路、日东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

四、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3亿元,增长16.2%,增速提高4.9个百分点。从城乡看,市三区零售额113.4亿元,增长18.4%;县城零售额76.4亿元,增长15.4%;农村零售额73.5亿元,增长13.7%。184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零售额52.5亿元,增长61%;12.8万个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销售网点零售额197.5亿元,增长8.8%;其他单位零售额13.3亿元,增长5.7%。汽车、住房、信息产品等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全市销售汽车2.5万辆,商品房销售面积88.7万平方米。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31.2亿元,增长16.2%,其中临沂批发城成交额327.4亿元,增长16.6%。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34家,成交额34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11家,成交额238.5亿元。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年监督抽查企业6721家,抽查产品102个种类,检定计量器具7.85万台件,分别增长6.6%、5.2%和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