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临沂市统计局 (2003年1月22日)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2.13亿元,增长12.7%,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6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35.34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47.14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比例为17:47.8:35.2,一产下降1.7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6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974元,比上年增加763元。 一、农林牧渔业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为56.5:43.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22万亩,其中粮食1051万亩,经济作物471万亩。茶桑果面积328万亩。与上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4.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增加15.4万亩,优质小麦、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分别增加11万亩、10万亩和16万亩。粮食亩产303公斤,总产318.2万吨,分别下降10%、15%。其中,夏粮亩产252公斤,总产115.2万吨,分别下降1.6%、10.3%;秋粮亩产342公斤,总产203万吨,分别下降14.7%、17.4%。油料46.8万吨,下降20.6%;棉花6650吨,与上年持平;黄烟3万吨,增长2.1%;蔬菜496.3万吨,增长7.5%;瓜类123.9万吨,增长12.3%;水果112.5万吨,增长4.2%;茶叶791吨,增长9.1%。 林业生产平稳。全年新造林面积21.8万亩,封山育林70.8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8.1万亩,新育苗4.3万亩,义务植树1600万株。年底林木蓄积量800.6万立方米。 牧业生产增长,渔业生产下降。全年生猪出栏478.7万头,牛出栏25.9万头,羊出栏244.3万只,家禽出栏8609.3万只,分别增长7.6%、5.9%、6.2%和14.3%。肉类总产量56.1万吨,禽蛋产量23.6万吨,牛奶产量3.1万吨,分别增长4.6%、6%和115.5%。年末生猪存栏345.1万头,减少4万头;大牲畜存栏60.3万头,增加1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92万头,增加0.36万头;家禽存栏5532万只,增加338.1万只。水产品产量7.4万吨,下降1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用机械总动力630万千瓦,增长11.7%。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91.94万千瓦,增长7.3%。农用汽车9710辆,拖拉机27万台。全年农村用电量17.6亿千瓦时,增长8.6%。化肥使用量(折纯)39.3万吨,增长5%。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7.56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4.6万亩,当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4平方公里。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5家,总资产470.6亿元,增长14.9%;规模以下工业企业9059家,个体工业6.62万户,分别占全省的10.1%和15.7%。全部工业总产值1008.2亿元。工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5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2.9%。178种定期统计的工业产品中有128种产量增长。工业生产用电55.31亿千瓦时,增长19.5%。产销衔接维持在较高水平。产品销售率97.95%,同比提高0.75个百分点。35个工业行业中有26个行业产品销售率超过95%,4个行业超过了100%。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扭亏增盈工作取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54.05亿元,利税合计42.92亿元,利润总额23.41亿元,实交税金20.4亿元,分别增长20.4%、23.4%、39.1%和3.6%。年末亏损面8.94%,下降5.3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27亿元,下降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1.27%,同比提高9.98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总资产贡献率提高0.7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10.7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0.8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0.1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3.1%。骨干企业群体壮大。有77家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比去年增加13家,实现利税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1.14%。有7家企业实现利税过亿元。 建筑业增长较快。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9.84亿元,增长12%。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施工的工程3377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93万平方米;实现利税4.2亿元,增长17.2%。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83亿元,增长18.1%,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单位投资77.4亿元,与上年持平;集体单位投资63.18亿元,增长47.2%;个体投资50.19亿元,增长14.7%;其他经济单位投资36.06亿元,增长28.6%。全社会基本建设投资160.53亿元,增长14.4%;更新改造投资51.3亿元,增长28.5%;房地产投资15亿元,增长25.8%。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500万元以上项目707个,完成投资额13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0%;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以上的项目49个,完成投资额64.4亿元。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市政府确定的46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7%。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中,一产投资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投资比重提高13.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比重下降12.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加快,自主投资比重高。集体、私营和个体单位投资113.37亿元,增长30.8%,高出全社会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国家及省在我市投资26.7亿元,占13%,我市自主投资200.13亿元,占87%。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火车站广场、沂河老桥、沂州路南段和解放路东段拓宽等工程相继竣工;临沂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市人民医院大楼、报业大厦、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大楼主体工程完成。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商品房建设投资10.07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15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7.9亿元。 四、国内市场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亿元,增长11.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市三区零售额96.45亿元,增长11%;县城零售额59.3亿元,增长12.2%;县以下零售额60.25亿元,增长11.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116家,零售额30.83亿元,增长15.6%;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8.38万户,零售额108.13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21.7亿元,增长12.9%;其他单位零售额55.32亿元,增长6%。汽车、商品房、家电及音像器材销售额分别增长74.5%、43.6%和19.1%;通讯器材、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分别增长5倍和3.5倍。城乡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57.1亿元,增长8%;其中临沂批发城成交额280.8亿元,增长10.1%。33家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19.5亿元。消费品市场呈现多种经营业态发展局面。超市、连锁店、物流业发展较快,年末连锁经营企业达36家,经营店面450处;成立了大型物流配送中心3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