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稳中有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8%。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3%,衣着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6%,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0.8%,医疗保健下降2.6%,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2.6%,烟酒及用品上升1.4%,居住类上升2.4%。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下降了2.4%。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了0.5%。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6.67亿美元,增长26%。其中出口4.68亿美元,增长44.7%;进口1.99亿美元,下降3.4%。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3.85亿美元,占82.3%,增长55%;加工贸易出口8132万美元,占17.4%,增长8.4%;其他贸易出口160万美元,占0.3%,增长52%。按商品种类分:花生及其制品、蔬菜、肉类产品出口额1.53亿美元,增长44.9%;纺织、服装、针织品1.09亿美元,增长25.8%;工艺品5642万美元,增长87.1%;机电产品4416万美元,增长18%;日用陶瓷、建材2478万美元,增长40%。按出口地区分:亚洲占54.3%,欧洲24.9%,北美洲10.7%,非洲5.5%,拉美3.5%,大洋洲1.1%。 五、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总户数25.39万户,其中,企业1.27万家,个体户24.12万户。工商注册的个体私营业户18.25万户,注册资金103.75亿元,从业人员62.56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59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76.08亿元,实现利税23.81亿元,分别增长25.6%和49.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322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118.26亿元,增长92.5%;实际到位资金65.67亿元,增长114.8%。过千万元项目170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86.99亿元,实际利用资金41.88亿元,分别占引进总量的12.9%、73.6%和63.8%。招商引资中工业项目918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1.01亿元,分别占70%和77.7%。全年新批利用国外项目101个,合同利用外资1.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2%、76.9%和102.1%。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继续发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75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6公里,公路7547.6公里。民用汽车拥有辆85.9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64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16.59亿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22.87亿人公里。临沂飞机场开通12条航线,全年航空货邮量844.5吨,增长13.7%;客运量6.2万人次,增长7.6%。 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政和固定电信业务总量9.19亿元,增长16%。全市固定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81.8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40.31万户,比年初增加30.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79万户,比年初增加16.04万户;互联网用户14.1万户。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市旅行社40个,比上年增加12个。国内游客605.1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1.2亿元,分别增长26.6%和27.3%。全年入境旅游6844人,旅游外汇收入300.77万美元,分别增长36.3%和10.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6.31亿元,增长27.4%。其中,增值税3.77亿元,增长14.7%;营业税3.74亿元,增长25.6%;企业所得税2.71亿元,增长21.5%;农业税3.94亿元,增长4.7倍;罚没、收费收入4.92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支出44.82亿元,增长12.6%。其中,教育事业费10.83亿元,增长20.9%;行政管理费5.68亿元,增长23.8%;文体广播、卫生事业费4.15亿元,增长38.7%;支农及综合开发4.09亿元,增长14.4%。 金融机构存款增加,贷款投放加快。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0.6亿元,比年初增加89.9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2.73亿元,比年初增加50.2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0.12亿元,比年初增加67.87亿元。贷款重点支持了工业生产、民营经济和消费需求。与年初相比,工业短期贷款增加13.83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贷款增加6.06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4.25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13.55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3亿元。 八、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进展。全市科技活动机构179个,筹集科技经费6.12亿元。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29项,受省级以上奖励成果19项。受理专利申请310件,批准专利申请246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家,比上年增加14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2.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06个百分点。 质量检验工作加强。全年共抽查企业5184家,检查产品5304批次,查处企业违法行为31起。 文化事业逐步繁荣。全市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749场次,观众人数26.44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共举办展览273场次,组织文艺活动545次。博物馆藏品5.24万件,参观群众3.3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06.52万册,借阅图书48.52万次。全市书店购进图书6391.94万册,销售图书5977.53万册。年末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0.94%和88.23%。全年广播节目制作1.56万小时,电视节目制作4575小时。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4.15万户,比年初增加19.5万户。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学年末,全市各类学校3650所,专任教师10.56万人,在校学生174.6万人。其中,民办学校113所,在校学生53917人。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6218人,比上年增加4922人;本科5080人,专科11138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7971人,减少1552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7.6万人,减少1.1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81.35万人,减少7.19万人。740家幼儿园,在园幼儿8.65万人。14所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276人。11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50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11736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各类卫生机构391处。其中,医院、卫生院268处,专科防治所(站)15处。全市诊所、卫生室、医务室624处,农村卫生室3960处。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7740张,卫生技术人员21286人,其中医生9375人,注册护士6530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381人。各级医院、卫生院共完成诊疗人数1269.7万人次。 体育事业取得进步。全市体育场地70处,本年新建体育场地4处。全市等级运动员1426人,等级裁判员97人。全年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运动会35次,参加运动员7140人。在省级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92枚,其中金牌48枚。 九、气象环保、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 气象监测水平提高。全市气象台站10处,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处,农业气象观测点5处。全年平均降水514.8毫米,较常年减少294.3毫米;平均气温14.4摄氏度,较常年高1.3摄氏度;实施人工降雨3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