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临沂市统计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临沂城旧城改造拆迁面积近百万平方米,中国商城会展中心、临沂人民广场、沂州路拓宽改造工程交付使用,沂河小区开发进展顺利,临沂动植物园、燃气工程、体育馆等“为民工程”续建项目都按计划顺利实施;京沪高速公路临红段、日竹高速公路正式通车,16项国道、省道路网新建、改建项目全部竣工;农村电网改造结束,市中变电站投入使用;跋山、会宝岭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进展顺利。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2亿元,增长87.8%,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6.7亿元,增长77.4%,商品房施工面积14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5.7万平方米。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提高。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4.0亿元,增长12.4%。其中364家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0.5亿元,增长17.3%,实现利税3.5亿元,增长34.6%。全员劳动生产率47092元/人,增长3.1%。成建制外出施工2.2万人,实现产值13.1亿元。全年施工单位工程3762个,竣工单位工程2229个。创优良工程812个,其中创鲁班奖工程1个。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市新建县乡公路324公里,新建高速公路119.6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65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7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792万吨,货运周转量148048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9%和下降8.8%;客运量243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90359万人次公里,分别增长1.1%和1.7%。航空业进一步发展,临沂机场开通6条航线。航空货邮量6078吨,增长43.1%;客运量4.1万人次,增长76.3%。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230万元,增长27.8%。完成固定电信业务总量5.6亿元,增长26.4%。电信长途电路达到15000路,本地电话中继电路60000路;DDN已经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超过110万门,电话用户72.6万户;移动电话装机容量46万门,用户38.5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8亿元,增长10.0%。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78.1亿元,增长12.7%;县城的零售额47.8亿元,增长5.9%;县以下零售额48.9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9.6亿元,增长10.3%;餐饮业零售额16.7亿元,增长9.6%;制造业零售额22.1亿元,增长10.3%;农业居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7.0亿元,增长10.1%;其它行业零售额9.4亿元,增长6.8%。

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992处,增加7处。其中生产资料市场28处,消费品市场964处。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93.3亿元,增长7.3%。其中,临沂批发城成交额232.2亿元,增长9.2%。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8.5%。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下降1.5%,衣着类下降4.6%,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2.8%,医疗保健类下降1.3%,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13.1%,娱乐及教育文化用品下降1.2%,居住类上升5.6%,服务项目上升9.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0.5%。

七、对外经济贸易合作

进出口额增长较快。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6474万美元,增长60.2%,其中出口22541万美元,增长41.8%。在出口额中,内资企业出口11768万美元,增长52.3%;外资企业出口10773万美元,增长31.8%。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15856万美元,增长38.2%;加工贸易出口6685万美元,增长51.3%。进口额13933万美元,增长102.6%。

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83项,合同利用外资额673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93万美元,分别增长72.9%、55.7%和28.1%。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429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16.8万美元,分别增长32.2%和29.4%;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63.5万人次,旅游收入17.0亿元,分别增长17.3%和13.1%。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3.93亿元,增长8.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62亿元,增长11.7%。主要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4.0%,营业税增长18.4%,企业所得税增长18.2%。全年财政支出33.96亿元,增长8.7%。其中,支农和农林水及综合开发支出增长13.7%,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1.8%,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20.6%,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增长13.5%。

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3.2亿元,比年初增加49.7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76.8亿元,比年初增加28.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6.5亿元,比年初增加36.3亿元。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投放增加较多。年末农业贷款余额54.2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乡镇企业贷款余额30.6亿元,比年初增加5.5亿元。现金回笼增加,全年现金净回笼124.5亿元,比1999年多回笼现金16.0亿元。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12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18项,星火奖25项。技术市场发展较快。年末全市有技术贸易机构1534家,从业人员16531人。全年签定技术合同465项,技术贸易年交易额1.6亿元。民办、厂(院、校)办科研开发机构712家,从业人员0.6万人;民营科技企业895家,从业人员4.6万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全市“一控双达标”任务全面完成。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总量计划指标之内。列入限期治理的325个工业污染源中,有234个通过达标验收,91家被依法关闭或自然停产。全市共关停小水泥生产线121条,关停淘汰小轧钢厂124家、非法炼油点11处和土炼铅点7处,对胶合板业的近千台锅炉进行了更换和限期治理。环境目标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12月份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考核验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进展,建成了7个自然保护区和14个森林公园。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全市教育工作有新的进展。学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3865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12所,成人专业学校11所,技工学校19所,职业中学27所,普通中学389所,小学3393所,特殊教育学校11所。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8390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入学儿童巩固率达到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6%。各类民办中小学校82所,在校学生24102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52处,其中医院59处,卫生院231处,疗养院1处,专科防治所(站)17处;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299张,卫生技术人员19832人。各级医院共完成门诊量116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