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企业改制进展顺利,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民有民营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改制工作迈出新步伐。1997年,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0.3%,其中,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改制98家,改制面达76.5%,并初步建立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乡属集体工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积极进行出售和拍卖,搞活资产运营,取得明显效果。在民营企业中,形成了以金锣、源深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全市具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企业,为发展壮大民营私营企业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1997年,围绕加快发展建筑业,努力培植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全市各级建筑部门加大行业改革力度,建筑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全市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25.9亿元,增长18.8%。全市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安企业316个,有8家企业产值过亿元,4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国有和城镇集体建筑施工企业竣工房屋面积390万平方米,增长11.7%,房屋竣工率95%,国有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39514元/人,实现投标承包的单位工程1241个,施工面积32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大型项目的建设,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投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49.59亿元,增长24.5%;集体单位投资28.35亿元,增长12.1%;其他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2.22亿元,增长17.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以城镇住宅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做到房改与建设相结合,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2亿元,增长60.1%。施工项目增多,在建规模扩大。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644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519个。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在建总规模92.81亿元,比上年增长49.4%;农村集体单位施工项目2860个,比上年增加98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755个,比上年增加982个,在建总规模28.61亿元。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9.95亿元。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国有单位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1.51亿元,增长31.3%;能源工业投资8.99亿元,增长57.1%;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投资10.43亿元,增长1.2倍,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年初市政府确定的20个重点建设项目和34个重点技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其中临沂电厂第一台12.5万千瓦机组、小埠东拦河坝等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沂蒙路拓宽改造及金一路等18条城区道路改造工程总长度2.73万米,总硬化路面54.6万平方米,已于年底如期完成。飞机场扩建已基本具备通航条件,沂河南大桥、京沪高速公路临沂段建设工程进展加快。红日集团、华日集团、临工机械等重点企业扩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1997年全市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发电装机容量16万千瓦时,水泥26万吨,氮肥9万吨,摩托车20万辆。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1997年,全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客货运输量增加。全市新建、改造干线公路145公里,新建县乡公路325公里。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255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3408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378万吨,比上年增长9.8%,客运量18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2%。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业务总收入4.5亿元,增长35%。年末全市长途电路5148路,新建移动通讯基站34处,电话交换机扩容10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3.58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34部/百人。全市通电话的行政村达9066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5%。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1997年,全市城乡市场商品供应丰富多彩,物价稳定,买方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按销售地区分,市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0.6亿元,增长16.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75.6亿元,增长11.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32.8亿元,增长6.7%;集体经济零售额23.3亿元,增长3.1%;私营和个体经济零售额58.8亿元,增长30.2%;其他经济21.3亿元,下降1.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92.0亿元,增长16.3%;餐饮业12.2亿元,增长20.2%;制造业11.1亿元,增长14.8%;其他行业20.9亿元,下降5.3%。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交易额增加。1997年,全市新登记市场19处,改、扩建市场20处。年末共有城乡各类商品交易市场965处,其中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89处,综合集贸市场776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临沂批发城市场成交额177.2亿元,增长18%。 1997年全市市场销售特点:一是商品供应充足,商家促销手段多样,消费者购买商品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季节性因素影响减弱,各月份销售均衡,呈现淡季不淡,旺季平稳的销售局面。三是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国有商业在市场主体所占份额由上年的25.5%下降为24%。私营、个体商业所占份额由上年的37.5%上升为43.1%。四是耐用消费品市场持续旺销,各类名牌产品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国产名牌商品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五是餐饮业销售呈较强增势,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在上年明显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回落。1997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8。涨幅较上年分别回落6.9和7.6个百分点,是1985年价格改革以来涨幅最低的一年,有效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价格控制目标。在各类消费品价格指数中,居住及水电燃料类比上年上升23.7%;医疗保健类、服务项目类上升6.4%;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1.4%;食品类下降2.8%。从涨跌构成看,房租、水电、燃料、邮费、文娱、修理及其他服务费等项目价格上扬,粮、蛋、菜、果、通讯工具及家用电器等价格下跌,其中粮价下降18.2%,菜类价格下降10.4%,蛋类价格下降25.8%。 七、对外经济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1997年,全市有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累计达47家。全年出口创汇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外贸自营出口创汇6237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创汇8166万美元。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加工产品和摩托车、机动喷粉机等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幅度达10%以上。1997年,全市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00项,合同外资额558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23万美元。在新批利用外资项目中“三资”企业项目49个,合同外资258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81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