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3 泰安市统计局

六、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逐渐趋活。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幅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03.1亿元,增长12.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4亿元,增长14.8%。城镇、农村同步增长,全市城镇、农村分别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6.6亿元和55.4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1.1%。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销售高速增长,实现零售额27.3亿元,增长17.5%。个体私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实现零售额85.5亿元,增长11.8%,市场份额达52.7%。

集贸市场交易额回落。2002年末,全市城乡集贸市场499个。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170.1亿元,比上年下降11.5%,其中,城市市场成交46.6亿元,下降28.6%;农村市场成交123.5亿元,下降2.8%。

七、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01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出口首次突破2亿美元,完成22749万美元,增长29.2%。其中,获权企业出口15399万美元,增长45.5%;三资企业出口7350万美元,增长4.7%。进口7415万美元,下降28.4%。全年贸易顺差15334万美元。

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5个,比上年增加40个,合同外资额12162万美元,增长1.8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0个,合同外资额11112万美元,增长1.7倍。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7006万美元,增长74.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614万美元,增长79.0%。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拓展。全年共批准对外承包劳务合同231个,合同数比上年增长1.1倍,签订承包合同额3221万美元,下降35.8%;完成营业额3291万美元,下降21.8%;派出各类劳务和研修生2373人次,增长27.3%;期末在外人数6196人,增长70.4%。

旅游市场全面转旺。全年接待境外旅游者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国内游客583.7万人次,增长14.6%。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4.9亿元,增长24.7%;国际旅游创汇2192万美元,增长9.6%;国内旅游总收入33.1亿元,增长23.9%。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平衡。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8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3.9%,同口径增长22.1%。其中,各项税收完成15.6亿元,增长24.3%。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33.0亿元,增长12.4%。其中,灶内支出31.2亿元,增长14.6%。收支相抵,略有节余,连续第16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1.6亿元,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增长17.2%。企业存款大幅度提高,企业存款余额70.9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增长21.0%;储蓄存款较快增长,全市储蓄存款余额247.6亿元,比年初增加29.2亿元,增长13.4%。贷款投放结构更加优化。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54.0亿元,比年初增加37.7亿元,增长17.4%。农业贷款增势强劲,农业贷款余额42.0亿元,比年初增加9.1亿元,增长27.5%;工业贷款大幅增加,工业贷款余额52.0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增长29.0%,基建贷款高速度增长,全市基建贷款余额17.8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增长34.6%。

九、科学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品达到578个,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38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2家,国家“863”科技成果产业基地2家。

民营科技发展迅猛。全年认定民营科技企业88家,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1238家,实现产值54亿元,增长35%,技工贸总收入超过百万元的有109家,其中,过千万元26家,过亿元7家,分别比上年增长27%、26%、133%。

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取得科技成果263项,专利申请339项,专利累计申请量达到2852项;有44项科技成果获2002年度国家、省科学技术奖,有88项获市科学技术奖。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45项,无偿补助经费988万元,其中,争取省高新技术发展资金112万元。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项目贷款额度2.1亿元。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全年泰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6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新增城市道路面积113.8万平方米。公交标准运营车辆达到325标台,增加83标台;市内出租车1290辆。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31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为99%;集中供热面积55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6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5.7公顷;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日。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再提高和污染物全面达标工程,已有18家企业完成再提高工程治理任务,75家企业实现了全面达标排放。泰城大气飘尘年日平均值0.088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50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33毫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投放污染治理资金2.1亿元。建成烟尘控制区达84.5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废水达标率95.9%,工业废气二氧化硫达标率91.8%,工业废气烟尘达标率92.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1.6%。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在泰5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0万人,在校生5.7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3所,在校生4.9万人,其中普通中专7所,在校生1.6万人。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9.2万人;普通初中184所,在校生28.4万人;小学895所,在校生29.5万人。幼儿园726所,在园儿童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86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8.2%;高考录取率65.1%。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809所(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26所,不含村卫生室),拥有病床1.5万张,其中医院及卫生院155所,拥有病床1.4万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6632人,助理执业医师2128人,执业护士6427人。全市中医医院拥有病床1033张,比上年末增加4张;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372人,比上年末增加90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7个;文化广场15个,面积23万平方米;群众艺术馆、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40.4万册;建成“中国数字图书馆泰安市分馆”,成为全省第二家地市级数字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1.2万册;档案馆7个,馆藏档案资料42.2万卷(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1座,节目5套,电视台1座,节目6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拥有有线电视光缆2088公里。全市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时间达到63小时40分,电视台平均周播时间544小时37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7.9%和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