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硕果累累。在第十四届釜山亚运会比赛中,我市培养输送的两名运动员,为中国代表团取得8人赛艇金牌1枚和双人跳水银牌1枚。在山东省第20届运动会上,我市综合成绩金牌和总分均列全省第七位,青少年比赛金牌和总分列全省第七位和第六位。全市投资40多万元,新建10条健身路径。先后圆满地完成了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山东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韩足球友谊对抗赛、山东科技大-加拿大多伦多篮球对抗赛、足协杯鲁能泰山主场、山东省腕力王挑战赛等省以上大赛的承办工作。全年完成体育彩票发行任务2100万元,比上年增加800万元,筹集体育发展基金200余万元。 十二、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下降0.9%。除食品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8%、0.2%外,其它类消费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依次为: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5.0%,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8%,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7%,衣着类下降1.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6%。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2.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0.4%。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69元,比上年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5442元,增长9.7%。居民膳食结构不断改善,肉、蛋、鱼、油、鲜奶消费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外用餐支出增多,全年人均食品支出1894元,增长15.0%。恩格尔系数为34.8%,处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规定的小康评价标准中富裕水平的范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8平方米。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比上年增加179元,增长6.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7元,增长0.6%。全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800元,恩格尔系数为47.4%。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劳动就业形势较为稳定。2002年末,全市在岗职工47.1万人(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减少0.6万人;全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3.3亿元,增长10.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260元,增长11.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全市4.0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通过银行就近及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全年共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1亿元,机关事业单位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3.0亿元。全市企业参保职工28万人,覆盖面达95%,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11.1万人,覆盖面达92%。40.6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全市127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全市参保人数已达35.2万人。 社会福利、救济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市低保对象1.1万户,2.7万人,发放保障金1210.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0.9万户,2.0万人,发放保障金389.5万元。全市共有95处敬老院,床位5108张,供养老人4686人,集中供养率50%。全市社会福利企业144处,安置残疾职工3185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4亿元,共筹集福利基金4755万元。710名三峡移民顺利迁居我市。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5.9‰。年末总人口为546.4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4%。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30.7%;农业人口378.8万人,占总人口的69.3%。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