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济宁市统计局

房地产开发平稳运行。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4亿元,增长11.6%。商品房开发持续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量762.0万平方米,增长15.8%;房屋竣工面积134.5万平方米,下降6.7%;商品房销售面积136.1万平方米,增长36.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5.3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4.7%。个人购房比重继续提高,达到76.8%。

五、国内贸易、民营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9.6亿元,增长16.3%。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9.7亿元,增长16.8%;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9.9亿元,增长14.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24.3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6.0亿元,分别增长17.1%和11.1%。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407.2亿元,增长19.4%,所占比重达到81.5%。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全市年末亿元商品交易市场达到25处。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截止2006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到30.2万户,增长15.4%。其中民营企业2.2万户,增长23.1%;个体工商户28.0万户,增长14.9%。从业人员达到158.5万人,增长16.5%;注册资金398.5亿元,增长30.1%;上交税金79.0亿元,增长40.1%。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旅游业

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4543万美元,增长25.6%。其中,出口150017万美元,增长30%,进口84526万美元,增长20.1%。在全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125683万美元,增长37.7%;加工贸易出口24305万美元,下降3.2%。

外商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9个,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35822万美元,增长44.5%。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867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0227万美元,外派劳务872人次。

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接待境外旅游者22.73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游客12.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国内旅游人数1459.03万人次,增长20.2%,国内旅游收入98.06亿元,增长24.6%。全年旅游社会总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旅游创汇3805.2万美元,增长11.4%。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14.2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764.8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357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2.6公里。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4亿吨,比上年增长3.8%,货物周转量54.4亿吨公里,增长5.8%;客运量4769万人,增长2.1%,客运周转量31.8亿人公里,增长2.7%。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2886万吨,增长56.0%;货物周转量195亿吨公里,增长53.0%。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179.41万门,下降1.5%;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13.57万门,增长2.8%;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65.1万门,比去年增加69.1万门。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7.64万户,比上年减少4.04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70.99万户,较上年末减少5.44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6.65万户,增加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1.05万户,新增63.72万户。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3.99亿元,增长9.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1.56亿元,增长12.5%,邮政业务收入2.44亿元,增长2.5%。

八、财税、金融、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7.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1.55亿元,增长23.3%。收入结构不断优化,税收收入占比达到74.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完成114.03亿元,增长29.9%,财政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国地“两税”大幅度增收,“两税”收入完成158.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0%,“两税”税收收入完成155.25亿元,增长26.9%。其中国税收入92.89亿元,增长27.3%,地税全部收入65.87亿元,增长26.5%,地税税收收入62.36亿元,增长26.3%。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5.67亿元,比年初增加126.25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48.38亿元,比年初增加83.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9.09亿元,比年初增加35.9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03.78亿元,比年初增加32.21亿元,短期贷款余额425.6亿元,比年初增加41.42亿元。银行现金收入3233.79亿元,增长16.2%;银行现金支出3263.12亿元,增长15.9%;全年货币净投放29.32亿元,比上年减少3.73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底,全市累计保险金额2056亿元,增长50.4%。其中人身险保险金额328亿元,财产险保险金额1728亿元。全年各类保费收入22.91亿元,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31亿元,增长16.6%;人身险保费收入16.6亿元,增长13.6%。全年累计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6.34亿元,增长47.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04亿元,增长23.1%;人身险赔给付金额2.3亿元,增长125.9%。

九、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市区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95%,涨幅低于上年0.0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2.32%,其中粮食上升3.48%,肉禽及制品下降1.35%,蛋下降3.86%,鲜菜上升11.4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44%,家庭设备及个人用品类下降1.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升0.1%,居住价格上涨6.0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0.4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2.71%。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8项,省级70项,市级330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共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66项,有109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2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8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申请专利1541项,专利授权824项。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190家,市级194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6家。建立3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处。科技企业孵化器8处,孵化面积35万平方米,孵化项目达到480多个。签订技术合同285项,合同金额89亿元。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普通大专院校5所,在校学生6.1万人;普通高中69所,在校学生17.2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1.8万人;职业高中(中专)31所,在校学生6.1万人;成人中专24所,在校学生1.9万人;普通初中304所,在校学生33.4万人;小学1363所,在校学生55.3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8%,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