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业增长较快。全年所有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0.8亿元,增长30.8%,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4亿元,增长22.6%;人身险保费收入22.4亿元,增长34.1%。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0.5亿元,增长9.1%,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4.9亿元,增长32.4%;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5.6亿元,下降5.6%。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39项,增长31%。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25项、国内领先水平105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7项,其中,省级奖励12项。首次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2924件,增长52.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800件,增长149.2%。专利授权1079件,下降8.6%,专利实施量1182件,增长5.7%。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新认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总数达到106家,其中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总数达到54家;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103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3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4.1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9%,比年初提高1.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8.9亿美元,增长10.4%,占出口总额的25.4%。 “名牌战略”稳步推进。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达到19个;山东名牌产品达到107个,新增16个;全国驰名商标达到12个,新增2个;山东著名商标达到74个,新增10个。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49665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在校学生9642人;成人中专8所,在校学生3728人;职业高中20所,在校学生17445人;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43628人;普通初中91所,在校学生113949人;小学139所,在校学生11085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93人,在校生40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4702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8个,博物馆7个,电影公司5个,其中电影院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卫生事业不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25所,其中,医院23所,卫生院64所,门诊部1所,采血机构1所,专科疾病防治院3所,疾病防疫中心(防疫站)5所,妇幼保健机构4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513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9613张。卫生技术人员13843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596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80枚,其中,金牌65枚,银牌60枚,铜牌55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92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全年发电量62.27亿千瓦时,下降1.5%。实际用电量70.43亿千瓦时,增长3.1%,其中,工业用电量47.23亿千瓦时,增长1.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25亿千瓦时,增长8.2%,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5.92亿千瓦时,增长9.2%。全年供水总量5954万立方米,下降5.9%。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30万人,用气普及率99.63%,天然气供气量2980万立方米,增长52.9%。集中供热面积达1897万平方米,增长7.8%。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49条,线路网长度190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648公里,公共汽车822辆,增长12%。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944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4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425辆。 环保事业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70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12个,面积1406平方公里。水环境功能区11个,水环境功能区划河长423.6公里,面积2351.7平方公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污染减排项目34个,投资额6.2亿元。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负增长。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85‰,人口死亡率7.64‰,人口自然增长率-0.79‰,连续10年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2.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0.78万人,占总人口的47.9%;农业人口131.45万人,占总人口的52.1%;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1.1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37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8495元,增长9.8%;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07%和35.84%,分别下降0.82个和0.8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521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01元,增长6.2%。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9.7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9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23平方米,增加2.28平方米。 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单位70家,共有床位13888张,收养8037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市有55.9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0.3万人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60.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4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8017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大病救助数额分别提高到4万元和2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由44元提高到80元。发放政府助学金4354万元,受助学生4.2万人。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为低收入群众提供5998套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威海统计年鉴-2009》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畜牧业产量、水产品产量及其产值增长速度的计算基数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做了相应调整。 5、常用耕地面积因统计渠道发生改变,与上年不可比,本公报所列数据取自2008年威海市国土资源局统计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