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12 威海市统计局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所有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2亿元,增长18.9%;人身险保费收入16.12亿元,增长16.8%。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8.27亿元,增长31.1%,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2.49亿元,下降28%;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5.78亿元,增长102.8%。

九、科技和教育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全年共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107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及先进水平16项,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90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91项,省级以上奖励8项。年末全市共有市(县)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单位15家,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总数252人。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量1913件,比上年增长了1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21件,增长76%。专利授权1181件,增长56.4%,专利实施量1118件,增长20%。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共建立市级以上技术中心91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5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家,总数分别达到162家和65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20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06%,比年初提高3.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6.87亿美元,增长2%,占出口总额的24.2%。“名牌战略”取得新突破,中国名牌产品新增3个,达到19个;山东名牌产品新增18个,达到91个;全国驰名商标新增3个,达到10个;山东著名商标69个。

技术市场日益活跃。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20家,从事技术贸易活动的人员达8603人。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7项,合同金额12.26亿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学生45417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学生9580人;成人中专9所,在校学生3888人;职业高中25所,在校学生16937人;普通高中23所,在校学生47917人;普通初中88所,在校学生115174人;小学153所,在校学生11742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招生33人,在校生40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4059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馆2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4个,档案馆7个,博物馆4个,电影公司5个,其中电影院4座;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140枚,其中,金牌46枚,银牌47枚,铜牌47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75平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年发电量63.21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1%。实际用电量68.28亿千瓦时,增长10.3%,其中,工业用电量46.37亿千瓦时,增长9.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39亿千瓦时,增长10%,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5.42亿千瓦时,增长11.2%。全年供水总量6330万立方米,下降5.5%。市区天然气用气人口27万人,用气普及率99.51%,天然气供气量1949万立方米,增长54.4%。集中供热面积达1759万平方米,增长8.7%。年末市区公共汽车运营线路48条,线路网长度181公里,运营线路总长度629公里,公共汽车734辆,增长27.9%。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096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2.2万人次。市区出租汽车1425辆。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环境监测站4个,环境监测人员86人。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0项,完成限期治理投资额5916万元。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6个,面积662.9平方公里。水环境功能区11个,水环境功能区划河长423.6公里,面积2351.7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为7.24‰,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0.3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51.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19.05万人,占总人口的47.4%;农业人口132万人,占总人口的52.6%;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1.58(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85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7737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007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26元,增长10.5%。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8.7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95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收养性单位69家,共有床位10711张,收养7392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有51.6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8.4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有54.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1.34万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普遍推广,有4570名女职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注:1、本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指标绝对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由于外资和卫生两部分数据省厅至今未反馈给我市,故暂不能公布。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