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烟台市统计局

大中型工业企业骨干作用继续加强。全市276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共实现利税67.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4%;实现利润39.41亿元,占55.8%。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共完成增加值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市有建筑资质的建筑企业663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7亿元,增长22.3%;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18万平方米,增长12.7%;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61万平方米,增长5.1%。建筑质量意识提高,招标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明显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增幅高。2002年,我市继续贯彻实施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增幅加快。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其中城镇投资274.2亿元,增长45.8%;农村投资145.11亿元,增长51.8%。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5.64亿元,增长58.6%;更新改造投资37.65亿元,增长35.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75亿元,下降8%;第二产业投资127.74亿元,增长46.8%;第三产业投资102.85亿元,增长41.8%。

重点骨干建设项目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2002年纳入市里调度的771个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进展顺利,已有695个项目开复工建设,开复工率达90%;共完成投资248亿元,增长59.5%。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2002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1.86亿元,增长57.6%,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39.78亿元,增长61.6%,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95%。房屋施工面积490.3万平方米,增长30%;房屋竣工面积183.48万平方米,增长27.2%。

五、国内贸易业

国内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2002年,国家继续采取扩大内需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增长。商业企业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做好开拓消费市场的文章,努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64亿元,增长13.3%。城市市场发展略高于农村市场,城市零售额和农村零售额分别为208.68亿元和111.96亿元,增幅分别为13.4%和13%。

各种所有制商业企业零售额全面增长,个体私营经济份额加大。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零售额50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5.6%;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达183.07亿元,所占比重为57.1%;其他经济零售额为8.75亿元,所占比重为2.73%。个体、私营经济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发展速度加快,份额上升。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较快。全市批零贸易业零售额2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24.6%;餐饮业零售额32.34亿元,增长21%;农业生产者零售额26.56亿元,下降4.3%。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0.9%;毛利率为6.76%,上升0.06个百分点;三项费用支出总额10.51亿元,比上年减少0.13亿元,总费用率比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

生产资料市场平稳发展。2002年,国家继续加大启动需求政策力度,生产资料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钢材市场供求平衡,石油受国际因素影响价格变动频繁。部分生产资料销售回升,建材物资需求有所增加,销售量扩大,销售较为活跃,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生产资料类销售额达到105.2亿元,增长18.6%。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进出口总额实现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4.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外贸依存度为33.2%。其中,进口19.08亿美元,增长51.5%;出口25.69亿美元,增长19.1%。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13.61亿美元,增长17.1%;加工贸易完成12.04亿美元,增长21.2%;其他贸易完成440万美元,增长150%。按市场结构分,对亚洲市场出口17.16亿美元,增长20.2%,其中对日本出口9.02亿美元,增长10%;对韩国出口4.24亿美元,增长31.9%。对北美洲市场出口4.95亿美元,增长15%,其中对美国出口4.42亿美元,增长13.7%。对欧洲市场出口2.44亿美元,增长12.3%。按出口商品结构分,初级产品出口8.71亿美元,增长14.3%;工业制成品出口16.98亿美元,增长21.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5.69亿美元,增长49%。

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2年,全市新批合同705项,增长50.6%;合同外资额22.37亿美元,增长87.2%;实际利用外资额12.05亿美元,增长74.3%。在新批的705个利用外资项目中,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1个,合同外资额10.73亿美元,增长71.3%,占总额的48%。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定增长。2002年度,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19亿美元,增长4.2%;完成营业额9209万美元,增长10.7%;外派劳务人员4860人次,增长18%;期末在外人数6983人,增长17.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水平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增强。2002年,我市交通建设重点工程有民航候机楼改造、滨海南路、蓝烟铁路复线全线通车、大莱龙铁路全线铺轨等,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161公里,比上年净增1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1公里。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7875.8万人,增长15.1%。其中,公路发送量7289万人,增长15.1%;水运发送量295万人,增长33.5%;铁路发送量253.4万人,增长0.3%。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发送量10045.3万吨,增长22.9%。其中,公路运输量完成8404万吨,增长20.4%;水运货物运输量完成879.9万吨,增长39%;铁路运输量完成760.5万吨,增长35.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123.8万吨,增长3.2%。其中烟台港完成2288.8万吨,增长19%。航空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执行航线54条,平均每周有108个航班。旅客吞吐量75.4万人,增长12.9%;旅客发送量38.4万人,增长13.9%。

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6.64亿元,增长15.1%。年末全市电话机装机容量242.01万门,增长19.9%;全市拥有电话175.1万部,增长13.3%;电话普及率达到79.4部/百户。移动通讯增长迅速,年末移动电话户数已达122.66万户,增长24.7%。国际互联网用户24.95万户,增长82.8%。

旅游业呈现新活力。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079.09万人次,增长16.9%,其中国际游客13.58万人次,增长20.8%;国内游客1066万人次,增长15.6%。旅游总收入79.12亿元,增长16.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8978.7万美元,增长14%;国内旅游收入71.62亿元,增长17%。年末全市共有旅游涉外饭店99家,客房数1.6万间、床位3.16万张。星级饭店48座,其中四星级2座、三星级20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