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施“民心工程”为总抓手,以实现经济工作“大发展、大提高、大突破”为目标,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改革创新、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重要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实现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全市经济在三大需求的共同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增幅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3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368.8亿元,增长14.2%,其中工业增加值329.8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83.9亿元,增长12.4%。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01年各县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潍城区 30.48 12.0 寒亭区 27.12 10.2 坊子区 28.76 11.4 奎文区 19.18 12.0 青州市 77.65 10.2 诸城市 100.00 12.0 寿光市 116.05 11.2 安丘市 73.00 10.2 高密市 65.50 11.3 昌邑市 62.82 10.2 临朐县 47.89 8.5 昌乐县 35.84 11.6 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继续趋好。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年末达136.7,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33.1,企业生产情况景气指数达125.6。 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属企业改革攻关任务基本完成,列入市属改制计划的141户企业已改制128户,市重点调度的89户企业已全部改制。企业股票上市和直接融资取得新进展,亚星化学发行8000万A股募集资金7.12亿元,山东巨力、山东海化实施配股分别募集资金1.5亿元、3.8亿元。通过股份制改造,培植了一批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上市资源企业。县域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全市4608家县域企业改制面达95.6%。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构网络,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改善投资软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全市共引进有到位市外资金项目4151个,增长81%;到位市外资金16.98亿美元,增长104.6%,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7613.4万元,发放7072.8万元,使进入再就业服务机构的下岗职工按时领到基本生活费;共发放养老金6.4亿元,确保了10.05万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达到3997户,在职职工46.24万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6.7亿元,收缴率达95.63%。农村累计有140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全年收缴养老保险费2030.2万元,近5万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员42.5万人,收缴医疗保险费9600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6000万元。 二、农业 2001年,全市以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和科教兴农战略,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主要农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受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因素影响,粮食产量夏减秋增,全年总产达349.7万吨,比上年减少18万吨,减少4.9%;棉花产量3万吨,增长76.8%;花生产量22万吨,增长33.7%;烤烟产量3万吨,减少32.4%。瓜菜产量1224万吨,增长4.4%,其中蔬菜产量1044万吨,增长4.1%;水果产量107万吨,减少0.9%。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2001年全市造林面积12.3千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284.6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生猪存栏248.8万头,下降2.8%,出栏434.9万头,增长5.6%;家禽存栏10330万只,下降5.9%,出栏34278万只, 增长0.5%;肉类总产量102万吨,增长2.7%,禽蛋产量38.2万吨,下降5.5%,牛羊奶产量14.5万吨,增长45.8%。 水产品产量基本持平。全市水产品产量53万吨,增长0.1%,其中海水产品47.9万吨,基本持平,淡水产品5万吨,增长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