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6亿元,增长20.2%。县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施工项目365个,减少41个,投资额35.6亿元,下降1.2%;更新改造施工项目189个,减少40个,投资额47.2亿元,增长36.6%。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加快。全市17项市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8%。山东海龙差别化粘胶短纤维、晨鸣集团15万吨高档铜板纸、昌邑国家粮库、潍坊电视中心等项目进度均已超过计划目标,潍坊热电厂、华光集团锂离子二次电池极板材料、鲁中粮库、潍坊污水处理厂、三里庄水库工程、牟山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都有新的进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迅猛。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住宅投资10.4亿元,增长31.6%。全年商品房销售额9.7亿元,增长7.8%;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8.4万平方米,减少1.5万平方米。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资质五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81.2亿元,下降0.6%;全员劳动生产率40722元/人,增长3.7%。实行招标投标的工程2839个,面积850万平方米,分别占施工工程个数和面积的61%、76%。 五、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7.4亿元,其中公路投资6.2亿元。到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435.6公里(不含乡村路32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4.5公里,一级路475.4公里,二级路1637.4公里,三级路1183.4公里,四级路3891.5公里,公路密度达46.8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营业性机动车辆达到6万部,其中客车6315部(含出租车),货车20351部。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3535万人,增长7.3%,客运周转量25.7亿人公里,增长12.2%;货运量6794万吨,增长6.7%,货运周转量36亿吨公里,增长10.8%;铁路客运量981万人,增长6.6%,货运量1840万吨,增长7.6%;水上货运量51万吨,减少25%;潍坊港完成吞吐量141万吨;航空客运量22204人,增长13.1%。 邮政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81亿元,增长12.3%,信函3381万件,包裹34.6万件,国内特快专递85万件, 国际特快专递3.3万件,报纸1.4亿份,杂志605万份,邮政储蓄余额达到59.7亿元。 电信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潍坊电信公司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13亿元,增长41.5%;电话放号40万户,达到143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88.35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7.54部/百人;新增注册上网用户1万户,综合通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新增长途电路3万条,达到5万条;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86万门,本地中继光缆线路长度达9212.4皮长公里。中国联通潍坊分公司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29亿元,移动电话净增14.93万户,达到31.92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8331户,无线寻呼用户达到12.86万户;新增GSM移动电话交换机21.7万户,达到40.7万户,长途通信光缆达到443公里。 六、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超市和餐饮成为消费的热点场所。200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零售额实现151亿元,增长8.8%,县以下农村零售额实现131.1亿元,增长8.2%。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额54.7亿元,增长12.9%,个体经济零售额134亿元,增长8.2%,私营经济零售额34.1亿元,增长13.3%。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4.1亿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27.8亿元,增长12.8%,制造业零售额25亿元,下降6.6%。 集市贸易平稳增长。全年城乡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1325处,其中消费品市场1264处,生产资料市场61处。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89.1亿元,增长5.1%,其中城市市场增长5.5%,农村市场增长4.5%。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外贸出口保持一定增长。2001年,全市努力克服世界经济不景气、需求不足的不利局面,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外贸出口保持一定增长。据海关统计,200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535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进口40172万美元,增长6.2%,出口113423万美元,增长14.1%。其中自营出口61915万美元,增长12.1%;三资企业出口51508万美元,增长16.6%。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73365万美元,增长23.6%;加工贸易出口40058万美元,与去年持平。出口产品结构趋向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80132万美元,增长12.7%,其中机电产品8560万美元,增长10.7%,农副产品出口达到33291万美元,增长17.5%。按出口国别分,对日本出口51629万美元,增长10%,对美国出口10725万美元,增长2.7%,对韩国出口8933万美元,增长21.9%。全市共有341家内资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其中私营企业55家;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25家。 实际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266项,合同外资额3.41亿美元,增长14.9%;实际利用外资1.68亿美元,增长27%。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发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2181万美元,外派劳务1702人,分别增长87.9%和19.4%,兴办境外企业4家,新批外商驻潍机构1家。 对外交往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游客27086人次,增长12.4%,创汇831万美元,增长26.5%。接待国内游客574万人次,旅游收入28.9亿元,分别增长5.6%和16.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3%,其中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0.8亿元,增长19.1%,上交中央“两税”25.2亿元,增长7.4%。财政支出完成46.8亿元,增长17.1%。全市已连续15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地方财政收入项目中,增值税(25%部分)增长2.7%,营业税增长9.5%,企业所得税增长80.4%,个人所得税增长52.1%。 金融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2001年,全市金融部门在加强管理、深化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坚持以支持辖区经济发展为主题,以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线,积极探索加快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的有效途径,不断改进完善金融信贷服务,促进了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发展。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6.5亿元,比年初增加85.9亿元,比上年多增20.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77.9亿元,比年初增加53.5亿元,同比多增16.3亿元。贷款投放均衡,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支持了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改制、农业和企业技术改造。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达84.6亿元,较年初增加22亿元,同比多增10亿元;年末全市技改贷款余额21亿元,较年初增加7.1亿元,同比多增3.5亿元;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贷款余额达到15.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6.5亿元,比年初增加49.2亿元,同比多增4.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71.9亿元,比年初增加37.5亿元, 中期流动资金贷款38亿元,减少4.4亿元,中长期贷款53亿元,增加10亿元。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7.5亿元,同比少回笼4.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