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年产、寿险保费总收入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9.2%;寿险实现保费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31.4%。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3.4亿元,其中产险支付赔款2.1亿元,赔付率同比增长5.9%;寿险赔付和给付保险金1.3亿元,赔付率同比降低9.9%,有效地发挥了保险业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安定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九、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实力有了较大提高,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2001年全市共取得较大科技成果117项,其中有1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授予市级科技进步奖54项;申请专利1100项,全市拥有专利8726件;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科技计划实施取得新进展。全市共实施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火炬、星火、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3项,争取省以上计划项目无偿资金1564万元。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诸城牧工商一体化特色园、昌乐西瓜科技特色园被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了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科技创新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1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430多种。 民营科技蓬勃发展。新建民营科技型企业30家,全市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050家,有55家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经省科技厅批准,我省第一家民营企业纳米研究中心-山东乐化纳米技术产业化研究中心落户我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亿元,技工贸总收入72.2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出口总额6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40万美元。全区累计引进项目166项,总投资86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42个,总投资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1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达43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4项,累计达336项。 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改制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全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4.1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8亿元,外贸出口39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0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78亿元。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47亿元,销售收入29.16亿元,利税4.18亿元。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年内新引进项目25个,总投资5257.5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499万美元,实际到位1051.7万美元,其中有1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7.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完成税收880万元,增长68%;财政收入700万元,增长36%。 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2001年全市共完成城市维护建设总投资约6.5亿元,新、改、扩城市道路79.5公里,排水管道40.6公里,新增道路面积130.3万平方米,公共绿地93.7公顷,供热面积31.7万平方米。其中,市区完成城市维护建设总投资2.2亿元,新增道路面积26.8万平方米,公共绿地63公顷,供热面积11.6万平方米。拓宽改造了胜利西街、北宫东街和向阳路北段3条城市道路,对健康街、和平路、潍州路3条道路部分路段进行了大修改造。 环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狠抓“一控双达标”和环境目标责任制等工作,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十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 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被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明显加快,全市共撤并小学460所,扩建初中15所,小学、初中校均规模分别达到269人和1276人。城区中等教育资源继续进行优化组合,成立了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纺织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和潍坊科技职业学院;理顺了市属中等专业学校管理体制,潍坊商校、纺织技校、财会中专学校划归教育系统管理,潍坊职工中专合并到潍坊第一职业中专,新组建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校。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2860所,在校生141万人;幼儿园2770所,在园幼儿18万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拓宽教育投入渠道,普通高中招生能力迅速提高,招生人数达到5.5万人,比上年净增1万人;发展综合高中16处,在校生达到6700多人;职业高中招生2万多人,名列全省前茅。全市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达到99.75%,初中入学率为99.38%,巩固率达到95.46%。普通高考再创佳绩,本科录取人数达到13161人。加强高职报名、招生工作,对口高职报名4799人,录取4278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筹措危房改造资金4458万元,基本完成危房维修和改扩建任务。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全市新增教学用机3万多台,3个县市区建成校园网。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239所,其中各类医院、卫生院251所;医院床位1.9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7167人,其中医生12783人。实施系统化大众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到98处。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市场管理,积极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年无重大疫病暴发流行。我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被评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单位。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组织创作了7部大戏、8部帝王系列长篇小说。在市以上报刊、杂志等媒体发表各类作品2500余件,其中全国获奖150件,全省获奖600余件。成功地举办了春节、第十八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纪念建党80周年、“文明之夏”等一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全市9个文艺团体全年演出2000余场,极大地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型现代吕剧《碧水长流》和《李二嫂后传》晋京汇报演出,《碧水长流》荣获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我市该奖零的突破。音像市场整治成效显著,正版音像制品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 体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2001年参加20届省运会共获得金牌45枚,银牌51枚,铜牌53枚;我市32名运动员入选山东省代表团参加全国第九届运动会共获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年组织全民健身运动36次,开辟全民健身路径14条。 十二、市场物价 市场物价低幅回升。200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1.3%,食品类价格下降0.1%,其中粮食增长2.6%,肉禽及制品增长1.9%,鲜菜下降2.7%,衣着类下降0.7%,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2%,医疗保健类增长7.3%,交通及通讯工具类下降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增长8.2%,居住类上升1.1%,服务项目上升7.8%。全年零售物价下降0.1%,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上升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