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8.60亿元,增长24.9%。当年新增固定资产686.5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8.3%。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3.38亿元,增长28.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95.83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9.39亿元,增长15.9%。全市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346个,增长23.4%;施工项目1478个,增长21.7%;竣工项目1356个,增长46.8%;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91.7%。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3.48亿元,增长51.4%,其中住宅投资46.08亿元,增长65.7%,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2.6%。房屋施工面积713.26万平方米,增长28.8%,其中住宅620.64万平方米,增长32.2%;房屋竣工面积247.4万平方米,增长7.8%,其中住宅215.04万平方米,增长12.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8.14万平方米,增长55.5%。商品房销售额60.49亿元,增长54.7%。 五、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6.54亿元,增长19.0%。从城乡销售增长情况看,城市快于农村。市零售额153.84亿元,增长19.1%;县零售额24.0亿元,增长19.6%,县以下零售额28.70亿元,增长18.4%。从行业情况看,批发业零售额22.13亿元,增长29.7%;零售业零售额144.59亿元,增长19.0%;住宿业零售额2.62亿元,增长17.2%;餐饮业零售额31.66亿元,增长16.4%。从经济类型情况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23.86亿元,增长21.3%;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78.68亿元,增长18.9%,其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94.36亿元,增长10.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额中,热点商品持续旺销,金银珠宝类、服装类、汽车类、家具类分别增长58.7%、41.0%、111.0%、198.8%。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粮油类、肉禽蛋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增幅分别达到93.1%和33.1%。 对外贸易增长加快。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52亿美元,增长41.1%。其中出口14.01亿美元,增长25.0%;进口12.51亿美元,增长64.8%。在外贸出口中,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5.28亿美元,增长11.1%;加工贸易完成8.23亿美元,增长35.0%。按出口商品结构分,初级产品出口0.28亿美元,减少7.1%;工业制成品出口13.34亿美元,增长22.3%。按市场结构分,对亚洲市场出口6.4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5.9%;对欧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出口分别为2.52亿美元和3.59亿美元,分别增长159.0%和34.0%。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8个,合同外资1.9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7亿美元,增长20.0%。 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18份,合同额1.0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2亿美元;外派劳务750人;年末在外人数1379人。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0.64亿元,增长33.0%。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752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863公里。农村等级公路通车里程6762.5公里,其中县、乡道及专用公路里程3247.7公里,村道里程为3514.8公里。全年共完成货运量6260万吨,增长2.1%,其中营业性货物运输量4985万吨,增长24.4%;货物周转量786048万吨公里,增长3.2%,其中营业性货物周转量652089万吨公里,增长38.2%。全年共完成客运量2600万人次,增长0.1%,其中营业性客运量1220万人次(含出租车),增长4.8%。客运周转量182443万人公里,下降3.6%,其中营业性客运周转量139464万人公里(含出租车),增长0.1%。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72亿元,增长29.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1.1%;电信业务总量29.09亿元,增长31.0%。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80.02万门,增长4.5%;固定电话用户为59.33万户,增长5.6%,其中住宅电话用户45.40万户,下降0.1%;移动用户178.65万户,增长12.6%;互联网用户17.5万户,增长2.3%;宽带接入户21.25万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29.94万人次,增长35.9%,其中入境游客1.14万人,增长138.9%。旅游总收入20.5亿元,增长40.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68.30万美元,增长175.9%。 七、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境内财政收入完成342.19亿元,下降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12亿元,增长25.0%。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全市地方财政支出76.29亿元,增长23.3%,其中农林水支出7.27亿元,增长40.5%;医疗卫生支出3.40亿元,增长2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9亿元,增长20.1%;科学支出1.21亿元,增长20.3%。全市国地税完成收入258.57亿元,下降1.8%,其中国税收入205.97亿元,下降5.8%;地税收入52.60亿元,增长17.9%。 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1.61亿元,比年初增加82.7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44.43亿元,比年初增加82.92亿元。在人民币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216.70亿元,比年初增加25.76亿元;储蓄存款余额440.72亿元,比年初增加14.64亿元;农业存款余额34.10亿元,比年初增加4.53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621.92亿元,比年初增加103.0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98.91亿元,比年初增加82.52亿元。在人民币各类贷款中,工业贷款余额203.97亿元,比年初增加31.3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87.01亿元,比年初增加8.98亿元。从期限结构看,短期贷款余额430.69亿元,比年初增加74.8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70.20亿元,比年初增加29.5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财险完成保费收入7.70亿元,增长20.3%,赔款4.08亿元,增长8.4%,赔付率53.0%;人寿保险完成保费收入19.99亿元,增长39.7%,赔款0.71亿元,增长20.5%,赔付率为3.6%。 八、市场价格 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8%,是近年来涨幅最大的一年。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4%,消费品价格上涨3.6%。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别中,食品类上涨11.3%、烟酒及用品类持平、衣着类下降4.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6.2%、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类上涨3.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6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9%。 九、城建环保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亿元,新增供热面积140.3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公共绿地234.47公顷,新增公交运营车113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污水处理项目、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中心城道路建设改造项目以及其他市政设施建设改造项目等顺利实施。全市城镇化率达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