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东营市统计局

综合

1997年,全市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围绕做好做活“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油地结合、重点突破”三篇文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奋力开拓,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财政增收,金融形势平稳,物价持续回落,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0.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0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233.96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34.42亿元,增长18.4%。地方国内生产总值121.25亿元,增长15.8%。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41元。

农业

1997年,全市农村工作以小康建设总揽全局,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31.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6%。

农业生产克服了百年未遇的大旱和特大风暴潮袭击等自然灾害,获得较好收成。全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较快,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1997年全市粮食总产达78.20万吨,比上年下降16.8%;棉花总产1.52万吨,比上年下降24.1%,油料产量0.51万吨,比上年下降42.3%,水果产量4.29万吨,比上年增长7.4%,蔬菜产量101.96万吨,比上年增长30.6%。

林业生产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农田林网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及道路绿化得到加强。1997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0.8%。

畜牧业生产继续向专业化、商品化和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畜禽生产基地和养殖大户,对稳定经济、保障市场供应起了积极作用。全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4.78万吨,比上年增长22.5%,其中肉类总产量14.87万吨,增长29.9%,禽蛋产量9.22万吨,增长12.1%;年末大牲畜存栏41.17万头,猪存栏53.45万头,羊存栏92.93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3%、15.6%和-5.6%。

渔业生产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12.77万吨,比上年增长29.3%,其中海水产品9.99万吨,淡水产品2.7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16.48%。水产养殖面积62.4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82.27%,其中海水养殖51.27千公顷,淡水养殖11.16千公顷。

全市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和科技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5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7%; 农村用电量22452万千瓦小时,增长10.2%;全市化肥使用量(折纯)8.07万吨,下降0.9%;农药使用量0.37万吨,增长4.0%;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38万吨,下降5.9%;年末耕地面积173.15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44.29千公顷,增长2.3%。

工业

1997年,全市工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目标管理,优化资产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业生产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达20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0.0%。

产品结构继续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优化。在重点考核的22种主要产品产量中,16种产品产量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涨幅超过20%以上的产品有饮料酒、食用植物油、纱、布、印染布、皮鞋、汽油、柴油、塑料制品、砖等。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速度效益同步增长,扭亏成效显著。1997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55%,比上年提高4.59个百分点。&127;全市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5.39亿元,增长16.6%。实现利税44.42亿元,增长11.40%,其中地方工业实现利税7.11亿元,增长16.6%。从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六项指标看,三升三降。其中产品销售率为97.42%,下降了0.62个百分点,&127;资金利税率为10.86%,下降了0。2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65%,提高0.6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为50.47%,下降0.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238元/人,增长7.94%,平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2.33次,提高0.06次。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企业规模小,总量少,科技和技术含量低,工业结构仍不尽合理,有些企业管理落后,效益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五级及以上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43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2%和5.5%;实现利税4.1%亿元,增长28.1%;工程质量优良率26%,提高3个百分点。

投资

1997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地方项目投资21.77亿元,下降16.0%。在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9.91亿元,增长14.8%,更新改造投资20. 28亿元,下降19.2%,其他投资59.05亿元,增长46.3%,房地产开发1.26亿元,增长14.6%。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04.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城镇集体经济投资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1997年全市固定资产施工项目达805个,其中全部完成投产项目达689个,建成投产率为85.6%。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年内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原油开采每年300万吨,天然气开采每年1亿立方米,新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60万吨,市内电话自动交换机44000门,办公用房9.41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3.58万平方米,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0万平方米。

1997年,全市房屋竣工面积为203.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为121.8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达到69.0%,为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全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继续得到加强。东营港已建成3个3000吨级泊位及配套工程;东城220KV变电站一期工程、邮电SDH本地网及移动通信扩容建成使用;东红公路东营至青州段工程即将开工;西城淄博路、燕山路、玉山路、环卫路、泰山路北段道路改造,东城海河路延伸及胜利路、登州路完善等竣工使用;市自来水厂具备供水条件;市委、市府综合办公楼、法院办公楼、检察院办公楼完成主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