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外经贸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出口11.2亿美元,增长31.2%。进口7.6亿美元,增长20.9%。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初级产品0.3亿美元,下降19.8%,仅占出口额的2.7%;出口工业制成品10.9亿美元,增长33.5%,占出口额的97.3%。主要出口商品情况:橡胶轮胎出口2.3亿美元,增长124.2%;纺织服装出口2.1亿美元,增长20.7%;激光电子产品出口1.8亿美元,下降36.5%;石油机械设备出口1.7亿美元,增长118.3%;纸张出口0.8亿美元,增长16.9倍;化工产品出口6841万美元,增长58.8%。 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引资结构调整优化。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1个,合同外资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4%。 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取得新突破。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3.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亿美元;劳务输出1113人,比上年增长16.8%。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7322.6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832.8公里,县、乡道及专用公路里程3208.3公里,村道里程为3281.5公里。全年共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6134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公路货运周转量761748万吨公里,增长11.2%;水路货运量66万吨,增长6.5%;港口货物吞吐量54.2万吨,增长7.0%;民航货运量176吨。全年共完成公路旅客运输总量2908万人,增长12.5%;公路客运周转量198637万人公里,增长7.8%;航空客运量3.6万人,增长50.6%。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增长20.1%;电信业务总量22.2亿元,增长7.9%。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76.6万门,增长8.1%;固定电话用户为59.0万户,下降1.6%;小灵通用户14.8万户,增长22.0%;移动用户158.7万户,增长22.2%;互联网用户17.1万户,增长23.7%。 积极打造旅游品牌,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围绕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培育精品,大力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接待水平有了新提高。全市共有星级酒店21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旅行社45家,比上年增5家。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2.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亿元;全年接待入境游客4692人,其中外国人2630人,港澳台游客2062人,过夜人数4320人,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38.4万美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境内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分级次,中央级完成274.3亿元(含胜利油田北京缴纳部分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省级完成39.3亿元,增长31.3 %;市级以下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8.1亿元,增长24.8%,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23.5亿元,增长17.1%。 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城市维护费支出5.9亿元,增长18.6%;农业支出3.2亿元,增长25.6%;水利和气象支出1.3亿元,增长0.2%;医疗卫生支出2.4亿元,增长28.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7亿元,增长34.6%。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业运行稳健,存贷款稳步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9.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426.1亿元,比年初增加41.6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16.4亿元,比年初增加96.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354.4亿元,比年初增加65.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40.7亿元,比年初增加32.7亿元。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98.8亿元,比年初增加10.4亿元。保险事业健康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市拥有保险公司17家,各类保险机构96家,全年保费收入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4亿元,增长19.1%;人身险保费收入14.3亿元,增长21.1%。全年保险赔款支出4.4亿元,增长15.7%。其中,财产险赔款3.8亿元,增长15.5%;人身险赔款0.6亿元,增长16.3%。 市场价格 消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5%。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1%,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6%,衣着类下降6.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1%,交通和通信类与上年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升1.7%,居住类上升8.8%。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9%。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升10.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15.6%。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上升2.9%,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上升1.2%,房屋租赁价格指数上升0.2%。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枢纽型、功能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20亿元,东营港、飞机场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观海栈桥、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场馆建设已启动。积极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1%。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和设施不断完善,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市内公交线路65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1462公里。公交运营车辆528辆。全年更新公交车81辆。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4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 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推进,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了居民水表“一户一表、计量出户”改造工作,累计改造近3万户,出户改造率达98%以上;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市安居工程管道直饮水项目。对辽河、海河等9个住宅小区6099户气表进行了改造,目前东城辖区内全部使用了智能IC卡表;顺利完成了市安居工程区域10542户居民住宅天然气的通气调试工作。全市全年新增用气人口2万人,供热面积199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71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315公顷。全年全市用电量116.0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2亿千瓦小时,增长19.8%。 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24项,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12657.5万元。全市有7个烟尘控制区,面积126.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1个,面积89.6平方公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4.2%。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主要污染物全部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河流水质进一步改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各类噪声均符合相应功能区划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