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持续走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6.4亿元,增长16.2%;餐饮业零售额26.4亿元,增长15.5%。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15.1亿元,增长7.8%;集体经济零售额2.0亿元,增长10.1%;个体经济零售额83.1亿元,增长15.7%;私营经济零售额26.3亿元,增长19.7%;其他经济零售额22.5亿元,增长17.4%。2005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1个,成交额23.1亿元,比上年增长46.2%。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3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2亿元,增长17.0%;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48.8亿元,增长13.2%。 汽车渐为消费新宠。2005年,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汽车已由以往生产消费为主转变为生活消费为主,成为居民家庭消费升级换代的标志性商品。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再上新的台阶。2005年,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值1482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4%。其中出口85448万美元,增长41.1%;进口62810万美元,增长39.4%。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81674万美元,增长44.6%,占出口总额的95.6%;初级产品出口3774万美元,下降7.4%,占出口总额的4.4%。从大类商品出口情况看,机电产品进出口77003万美元,增长31.3%;其中出口36678万美元,增长14.9%,占出口总额的42.9%;纺织服装进出口17538万美元,增长33.6%,其中出口17063万美元,增长32.3%,占出口总额的20%;农副产品进出口2757万美元,下降27.5%,其中出口2411万美元,下降18.4%,占出口总额的2.8%。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5663万美元,增长7.9%,其中出口527万美元,增长57.3%,占出口比重的0.6%。从出口市场情况看,对亚洲出口54550万美元,增长28.2%,占出口总额的63.8%;对美国出口10000万美元,增长121%;对欧盟出口4712万美元,增长90.6%;对非洲出口6224万美元,增长62.1%;对南美洲出口3771万美元,增长46.8%;对大洋洲出口1097万美元,增长54.7%。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9个,比上年增长5.0%;合同外资34988万美元,增长3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569万美元。外商投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55个,合同外资28416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431万美元;农林牧渔业项目5个,合同外资5634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997万美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项目2个,合同外资1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7706万美元;第三产业项目7个,合同外资92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35万美元。 “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共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35098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5157万美元,均增长7.0%,合同额和营业额均居全省前列。外派劳务953人,同比增长14%。新批境外企业4家,总数已达到9家,协议投资额累计968万美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749.9公里,比上年增加61.2公里。公路密度60.0公里/百平方公里。地方营业性公路货运量3610万吨,货运周转量41346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4.3%和34.9%;客运量844万人,客运周转量128395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1%和11.3%;航空客运量2.4万人,增长77.0%;水路货运量62万吨,增长14.8%;港口吞吐量50.7万吨,增长7.5%。 2005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11.7万辆,其中家庭轿车3.4万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0亿元,同比增长26.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0.6亿元,分别增长17.0%和26.3%。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70.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户数60.0万户,小灵通12.1万户,移动电话129.9万户,宽带网上网用户11.5万户。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工程取得了新进展,重点突出黄河口水上游线建设,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接待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今年新增星级饭店5家,申报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1家,新增国际、国内旅行社9家。共接待国内游客196.6万人,国内旅游收入114715.0万元;境外入境人数2950人,其中外国人2471人,香港150人,澳门112人,台湾217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42.2万美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8.5亿元,增长36.1%,其中各项税收31.0亿元,增长36.2%,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5%。国、地两税实现收入202.3亿元,增长44.1%。其中国税164.5亿元,地税37.8亿元,分别增长47.1%和32.3%。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事业发展得到保证。全市地方财政支出50.5亿元,增长42.4%。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5亿元,增长52.2%;科技三项费用支出0.8亿元,增长33.7%;农业支出2.5亿元,增长19.1%。 金融业健康运行。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51.6亿元,比年初增长1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4.5亿元,增长17.1%。各项贷款余额420.1亿元,比年初增长18.0%。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农业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新增农业贷款8.3亿元,中长期贷款23.4亿元,分别占全年新增贷款的12.9%和36.5%。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市保险公司已发展到14家,比上年增加3家,保险机构总数93个,增加16个。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财险收入5.4亿元,增长13.9%;人身险收入11.8亿元,增长1.0%。全年赔付支出3.9亿元,增长13.5%。其中财险3.3亿元,增长15.2%;人身险0.6亿元,增长1.8%。 市场物价 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下降0.2%。消费品价格中,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6%,交通及通讯价格下降0.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2%,食品类价格上涨2.2%,居住价格上涨5.9%。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8%。 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22.8%。其中轻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2.1%,重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28.0%。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24.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0.1%。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14.1%。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19.3%,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5.9%,化工原料类上涨19.2%,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上涨31.4%,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上涨20.0%,木材及纸浆类上涨5.9%,纺织原料类上涨0.4%,农副产品类下降3.2%。 房地产价格平稳上升。房屋销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8.0%,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7.6%。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4%,其中住宅租赁价格上涨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