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1.37亿元,增长15.2%。住宅投资126.25亿元,增长11.7%;竣工房屋面积231.29万平方米,下降31.9%;实现房屋销售额99.94亿元,增长1.0%。 建筑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84家,比上年增加2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55.65亿元,增长13.0%,安装工程产值56.06亿元,增长17.0%。 五、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全年公路客运量达29152万人,比上年增长19.01%,客运周转量652583万人公里,增长15.89%;公路货运量21076万吨,增长59.43%,货运周转量1220781万吨,增长38.5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194公里,其中国道275.6公里,省道820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170.9公里/百平方公里。 机动车量增加。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92.55万辆,比上年净增加1.43万辆;其中私人拥有汽车85.31万辆,比上年净增加1.66万辆。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3.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建成了淄博市视频监控平台,容量达到10万线,新增视频监控点2089个。新增农村宽带上网用户3.5万户。升级改版淄博信息港,增加了博客、论坛、视频、相册等互动版块内容,日均访问量近40万人次,居全省各市信息港首位。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若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9.0%,实际增速创历史最高水平。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全年城市市场零售额646.82亿元,增长23.3%,农村市场零售额82.79亿元,增长21.1%,增幅低于城市2.2个百分点;二是各行业全面发展, 批零贸易业仍占市场主导。全年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97.72亿元,增长23.5%,增幅高于全社会零售额总增幅0.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81.9%;三是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公有制经济零售额达241.21亿元,增长36.3%,增幅高于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增幅19.0个百分点;四是限额以上企业领跑全市消费市场。200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392.47亿元,增长36.3%,高于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25.7个百分点。消费热点面扩量增,汽车类、服装类、金银珠宝类、家俱类分别增长35.6%、28.4%、61.7%、41.7%。 对外经贸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实现36.33和20.59亿美元,依次增长21.2%和21.5%。从出口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1.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17.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1.6%。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8.6%,增幅高出加工贸易出口21.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0%。从市场构成看,全年六大出口市场(美国、欧盟、东盟、韩国、日本、印度),完成出口额24.8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9%。从行业出口情况看,除冶金矿产外,其他各重点行业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农副产品(40.2%)、机电产品(39.3%)、石化塑胶产品(34.5%)、医药产品(34.1%)。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家,新增合同外资5.1亿美元,增长191.8%;实际使用外资4.75亿美元,增长10.5%。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3.05亿美元,占全市的64.2%,先进制造业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新批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由上年的465万美元提高到650万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到账外资2.5亿美元,占全市的66.7%,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59.98万人,比上年增长24.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3.98亿元,增长28.5%,入境旅游收入4471.61万美元,增长1.7倍。开工旅游项目36个,总投资48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2个,完成投资16亿元,大项目数量、投资数额、完成投资等情况创历史最好水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35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旅行社100家;拥有A级旅游景区23处,其中4A级5处、3A级10处。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247.8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0%,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81.12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0.7%。地方财政支出141.44亿元,增长20.28%,其中,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18.23%、41.19%和30.38%。全年实现税收总额205.61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税收54.46亿元,增长32.02%,占全部税收总额的26.49%,占比较上年提高7.22个百分点。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677.90亿元,比年初增长20.2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007.37亿元,比年初增长24.81%;企业存款余额377.74亿元,比年初增长13.17%。各项贷款余额达1076.88亿元,比年初增长15.96%。其中,工业短期贷款236.33亿元,比年初增加 22.05亿元;农业短期贷款199.34亿元,比年初增加20.86亿元,两项贷款新增额占全部短期贷款新增额的63.44%,较上年提高12.24个百分点。 保险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年末,全市各类商业保险分支机构达36家,较上年新增12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新增5家;人寿保险机构新增7家。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到40.75亿元,较上年增长22.75%,其中产险保费收入11.46亿元,增长8.02%;寿险保费收入29.28亿元,增长29.68%。全年共支付赔款和保险金13.17亿元,下降3.94%。全年缴纳地方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13万元。年末,全市保险业总资产达到66.6亿元,较上年增加14.67亿元,增长28.25%;全行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全市保险深度为1.74%,保险密度为960元,较上年提高170元。 八、城市建设、节能减排 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年内新开工建设城市绿化重点工程30项,新建园林绿地306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12公顷。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71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地率3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平方米。结合水环境治理,实施了猪龙河综合整治、高青北支新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等大型滨水绿化工程,建设绿地150公顷。新建、改建城市道路57条,新增道路面积33.16万平方米;新增雨污管道104.7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达13座,处理能力77万吨/日。年内开工建设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16座,改建7座。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32处便民游园建设任务,建设绿地13.75公顷。年内集中开展了垃圾治理、“六乱”治理、污染治理、绿化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