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淄博市统计局

(2009年2月24日)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同心同德,顽强拼搏,赢得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价格回稳、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在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1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18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500.4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734.15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8:64.6:31.6调整为3.5:64.8:31.7;对GDP的贡献率依次为1.9%、64.4%、33.7%,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2、8.4和4.4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46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3.1%,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95870户,增长10.7%,注册资本金23.50亿元,增长14.6%;私营企业26831家,增长6.3%,注册资本金499.52亿元,增长12.8%。

质量兴市和名牌带动战略成绩显著。年内建筑陶瓷、泵、聚四氟乙烯等九类优势产品列入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其中有8个产品具有冲刺中国名牌的优势;新增山东名牌21个,新增“山东服务名牌”3个。截至年末,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30个,列全省第2位;拥有“山东名牌”156个,列全省第2位。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总数达到18个。有9家企业主持(或参与)起草的13个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立项;有26家企业被确认为标准化良好行为单位,其中,AAAA级3个、AAA级8个、AA级15个,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3.7%,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年内,全市以专业化、专题化和小型化为主,共组织和参与各类招商活动80余次,共引进外来投资170.3亿元,其中,工业类项目127.3亿元,占全部外来投资的74.8%;服务业类项目40.2亿元,占全部外来投资的23.6%,占比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股权招商和上市融资成为推动外来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年通过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共引进外来投资35.6亿元,占全部外来投资的20.9%。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全年粮食生产再次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量连续六年实现增长,总产量达到157.74万吨,比上年增加7.78万吨,增长5.2%。其中:夏粮总产70.49万吨,比上年增加3.85万吨,增长5.8%;秋粮总产87.25万吨,比上年增加3.93万吨,增长4.7%。经济作物中,棉花产量1.77万吨,比上年减少0.24万吨,下降12.1%;油料产量1.76万吨,比上年增加0.21万吨,增长13.9%;蔬菜产量211.65万吨,比上年增加13.50万吨,增长6.8%。

林牧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畜牧业总产值34.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5%。肉类总产量12.93万吨,增长18.1%。禽蛋产量8.39万吨,增长4.5%。奶类产量11.59万吨,增长19.9%。水产养殖面积达5158公顷,完成渔业总产值3.01亿元,增长16.7%。林业总产值9.68亿元,增长11.9%。人工造林面积0.7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11万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17.3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农用柴油使用量3.41万吨,增长29.6%;农村用电量50.07亿千瓦时,下降8.3%。年末,实现村村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行政村比重达94.5%。

三、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930家,比上年增加178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19.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6%(现价);实现工业增加值14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36.77和1196.33亿元,依次增长12.71%和12.93%。产销基本平衡,产销率达98.26%,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发电量、生铁、水泥等部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主要产品产量持续下降,布、平板玻璃、钢材等半数以上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8年      比上年±%

瓷(陶)质砖 83872.05万平方米 7.68

发电量 199.74亿千瓦时 -8.81

化学纤维 11.04万吨 -29.89

泵 15.58万台 33.64

布 72974.98万米 21.73

白酒 21283.00千升 -15.26

化肥 49.69万吨 25.19

农药 1.69万吨 -35.80

硫酸 92.95万吨 -17.94

乙烯 80.04万吨 -5.48

化学原料药 3.63万吨 -1.97

水泥 1763.05万吨 -9.14

日用陶瓷 85138.37万件 0.74

中成药 16248吨 22.06

光电子器件 533.00万只 16.76

合成橡胶 21.81万吨 2.19

集成电路 18349.51万块 90.17

钢材 96.88万吨 45.26

氧化铝 165.50万吨 -7.56

原油加工量 1248.68万吨 1.84

汽车 37169辆 20.03

平板玻璃 1953.15万重量箱 21.13

地方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9.50亿元,比上年增长23.68%;利税450.65亿元,下降1.78%,其中利润237.48亿元,下降12.33%。地方工业效益增长较快,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8.19%、28.55%和27.50%,三项指标增幅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51、30.33和39.8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在建项目29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7个;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7.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产业投资结构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32.01亿元,增长28.2%,增幅较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由上年的1.1:61.5:37.4调整为2.2:56.7:41.1。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继续下降,行业结构趋向改善。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业投资分别下降17.3%、24.7%、26.3%和39.2%。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投入不断加大,卫生社会保障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及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依次增长307.8%、320.8%和3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