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总量和增幅均创五年来新高。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城市增长快于农村。全年城市市场零售额524.72亿元,增长19%,农村市场零售额68.36亿元,增长16.4%,增幅低于城市2.6个百分点;二是各行业零售额均保持增长, 批零贸易业增长快,比重高。全年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86.09亿元,增长19.5%,增幅高于全社会零售额总增幅0.8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82%;三是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达515.74亿元,增长19.3%,增幅高于全社会零售额总增幅0.6个百分点;四是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表现突出。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248.19亿元,增长39.9%。热点商品持续旺销,汽车类、服装类、金银珠宝类、家具类分别增长38.3%、77.6%、38.3%、44.1%。

对外经贸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6.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出口总值29.97亿美元,增长19.5%。从出口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出口下降6%,三资企业出口增长19.8%,三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3.3%。从出口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24.7%,增幅高出加工贸易出口1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5.9%。从市场构成看,全年六大出口市场(欧盟、美国、韩国、东南亚、中近东、日本),完成出口额21.3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1.1%。从行业出口情况看,除冶金矿产外,其他各重点行业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行业有机电产品(47.9%)、医药产品(30.7%)、建材产品(29.8%)。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双向推进。全年共审批外资项目51个,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4.32亿美元,增长16.9%。全年新批准境外投资项目5个,协议投资8984万美元。全年完成对外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8692万美元,增长99.9%。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331万人,比上年增长21%;实现旅游总收入97.8亿元,增长26%。全年开工建设旅游项目及基础配套设施26个,完成投资5亿元,其中鲁山基础配套建设、沂源牛郎织女洞、周村状元府、民俗旅馆等8个项目的投资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如家、锦江之星、宜必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商务酒店落户淄博。年末全市共有星级旅游饭店34 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旅行社102家;拥有A级旅游景区22处,其中4A级4处、3A级11处。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税收21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1%。其中国税151.23亿元,增长26.95%;地税62.82亿元,增长21.83%。境内财政总收入达245.51亿元,增长2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7.86亿元,增长21.26%。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5.03%,税收占GDP比重达11.0%,同比分别提高0.12个和0.63个百分点。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394.84亿元,比年初增长13.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07.13亿元,比年初增长11.28%;企业存款余额333.78亿元,比年初增长28.24%。各项贷款余额达96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7%。其中,企业流动资金短期贷款较年初增加 15.91亿元,农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2.71亿元,两项贷款增加额占全部短期贷款新增额的51.2%。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3.07亿元,增长29.69%;支付赔款和保险金13.70亿元,增长28.7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60亿元,占全部保费收入的32.06%,增长31.71%;人身险保费收入22.46亿元,占全部保费收入的67.94%,增长28.76%。

八、城市建设、节能减排

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年内新建城市绿地405万平方米,改造原有绿地200万平方米,栽植园林树木170 万株,城市绿地总面积达6400公顷。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0%,绿地率达3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4 平方米。全年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63条,总面积62.85万平方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1000吨/日,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3座,总处理规模达到72万吨/日。全年村镇建设投资达47亿元,增长17%。完成了20个建制镇的22个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和339个村庄1030个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垃圾池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县(镇)处理” 垃圾处理体系体系。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土小”企业1734家,淘汰落后产能115万吨。对电力行业实施“上大压小”,爆破拆除了29台44.37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停立窑水泥生产线22条。全市148家重点用能工业企业按单位产品能耗计算,2007年比2005年节能126.75万吨标准煤,节能总量占全省节能总量的15.18%,居全省首位。其中:2007年比2006年节能70.67万吨标准煤,2006年比2005年节能56.08万吨标准煤。提前三年半完成了中心城区近郊16家水泥企业44条生产线的搬迁改造,年减少粉尘排放量5000多吨。对2500条炉窑进行了治理,关停、取缔燃煤工业炉窑700条,对1300多条炉窑实施了清洁燃烧技术改造,拆除废弃、闲置烟囱1000多条。先后完成了对新华制药、大成农药、东大化工等车间尾气吸收共计32处点源的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有效地减少了“化工味”的排放。全年空气质量优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5天,大气质量创近十年来最优。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本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2家,新增国家重点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数分别达到405家和4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26.2亿元,增长37.69%,快于全市工业增速7.3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2.13%,比上年提高3.0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高于全省2.92个百分点。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9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36项。获得省以上科学技术奖20项,居全省前列。全年共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1家,其中国家级6家。全年申请国内专利4104件,比上年增长47.2%,专利授权1263件,增长24.07%。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33%,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为60.75%。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占高中段在校学生总数比例分别达51.25%、35.06%和13.69%。拥有高等教育机构12所,其中普通高校9所。全年共招收本专科生28239人,比上年增加687人,在校本专科生83790人,比上年增加11204人,专任教师达4933人。全市高考本专科录取24623人,录取率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录取12529人,上线万人比和录取万人比均列全省第三位,比上年提升一个位次。全市有38名考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录取人数列全省第一;7名考生被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香港知名高校录取,录取人数列全省第一。另外,全市艺术类考生录取率和万人比,体育类本科招生录取人数,高职对口招生本科录取人数均为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