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青岛市统计局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11.6亿元,增长26.9%。实现利税总额11.5亿元,增长26.4%,全员劳动生产率72677元/人,增长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市继续深入贯彻扩大内需的政策,深化经营城市理念,围绕构筑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和奥运项目建设,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强劲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9.4亿元,增长54.6%。城镇以上单位共完成投资547.6亿元,增长4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6.3亿元,增长89.2%,更新改造投资72.1亿元,下降8.8%,房地产开发投资127.8亿元,增长23.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城镇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5亿元,增长45.5%;第二产业投资234.0亿元,增长72.7%,第三产业投资307.1亿元,增长34.4%。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1767个,增加602个,施工项目2161个,竣工项目527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1407.6亿元,增长61.6%。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24.4%,新增固定资产215.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39.3%。

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53.2万平方米,增长5.6%,其中,住宅402.7万平方米,增长9.1%;商品房销售额106.5亿元,增长15.8%,其中,住宅92.0亿元,增长24.5%。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成效显著。随着同三线青岛段的全线竣工,青岛的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公里,达到525公里。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港口集装箱西移和挺进西海岸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港口吞吐量跨越1.4亿吨大关,达14135.7万吨,其中,矿石吞吐量4729万吨;原油吞吐量25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24万标箱;口岸外贸吞吐量跨越亿吨大关,达1.02亿吨。

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年末拥有国内航线80条,国际航线8条,港澳地区航线2条,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348.75万人次,增长8.31%;航空货邮吞吐量7.56万吨,增长15.88%。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7.54亿元,增长22.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67亿元,增长14.4%;电信业务总量52.88亿元,增长23.6%。信函8865.1万件,增长8.7%;电报5.7万份,下降2.1%;长途电话29763.6万张,增长13.1%;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3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38.4万户,使用时长达到11.36亿分钟,增长0.18%。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58.94万门,增长6.1%;年末市话用户达到139.51万户,其中新装电话25.94万户;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285.37万户,其中年内新增103.34万户。

旅游业平稳发展。随着崂山巨峰、九水十八潭、海底世界等重点旅游观光项目建成开放,我市的对外吸引力迅速上升。在受到非典重创后,全市旅游总收入仍达136.8亿元,下降9.1%,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121.9亿元,下降6.7%;国际旅游收入1.81亿美元,下降25.0%。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88.69万人次,下降8.1%;国内游客1654.57万人次,下降7.8%;海外游客34.12万人次,下降18.0%,其中接待外国人29.56万人次,下降17.0%;港澳台胞4.55万人次,下降25.8%。

六、国内贸易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假日经济、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以及全市商业网点建设步伐加快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呈现近年来少有的活跃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500亿大关,达512.2亿元,增长15.8%,总量首次超过全国的1%。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98.3亿元,增长17.1%,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3.9亿元,增长11.5%。按营业方式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419.3亿元,增长15.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4亿元,增长15.5%;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25.6亿元,增长24.4%。

汽车消费成为新热点,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零售额达23.6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增长2.6倍。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含集市贸易市场)840处,成交额696.6亿元,增长12.6%。其中:消费品市场767处,成交额608.2亿元,增长18.4%;生产资料市场73处,成交额88.4亿元,下降6.2%。

七、对外经济

积极应对非典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对外经贸创历史新高。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6.59亿美元,增长22.1%;其中,出口额123.92亿美元,增长17.2%,进口额82.67亿美元,增长30.1%。本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8.46亿美元,增长26.4%;其中,出口额103.55亿美元,进口额74.91亿美元,分别增长21.8%和33.3%。外商投资企业是全市外贸出口的主体,出口额69.55亿美元,增长19.5%,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67.2%,国有企业出口18.03亿美元,增长21.8%,集体、私营企业出口15.97亿美元,增长33.0%。

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08.8亿美元,增长28.8%,其中出口额236.6亿美元,进口额172.2亿美元,分别增长27.9%和30.0%。

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248个,增长22.7%,合同外资80.06亿美元,增长44.9%,实际利用外资突破40亿美元大关,达40.14亿美元,增长68.8%,均达到1979年以来的年度最高值。截至2003年末共有71家世界500强企业来青投资,累计合同外资25.3亿美元。2003年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17个项目,投资总额6.6亿美元,合同外资5.1亿美元。

境外投资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继续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走出去”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实施对外经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全年已获批准的境外投资项目43个,注册资本3.35亿美元。全年累计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325份,合同金额2.05亿美元,营业额1.40亿美元,共派出劳务人员3820人次。

对内招商引资发展迅速。2003年全年实际利用内资为164.9亿元,增长47.1%。全市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76个,实际到位内资58.2亿元,增长32.6%。

八、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加大金融保险业招商力度,引进了韩国中小企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15家金融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进一步优化了我市金融保险业资金结构,促进了金融保险业的稳定发展。

金融业健康平稳运行。各项存款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达2040.58亿元,比年初增加362.01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892.09亿元,比年初增加369.5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本外币储蓄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1007.04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达908.47亿元,比年初增加163.56亿元。各项贷款稳定增长,信贷结构得到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29.68亿元,比年初增加394.8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678.39亿元,比年初增加361.9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77.45亿元,比年初增加123.4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68.38亿元,比年初增加33.74亿元;居民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达到242.9亿元,较年初增加7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