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牢牢把握“三个亮点”、“四大重点”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攻坚破难,务实奋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改革全面深化,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9.33亿元、454.10亿元和276.57亿元,分别增长4.0%、14.2%和12.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975元,增长12.47%。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15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76%。 企业宏观景气状况良好。年末全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景气指数达到134.69,比上年提高13.09点;六大行业景气指数均在景气区间运行,其中,工业企业景气指数134.02,房产业景气指数150,批零贸易、餐饮业景气指数122.75;企业家信心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比上年提高11.45点,表明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和自身发展的信心增强。 结构调整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围绕着“稳定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构成比由上年的6.9:57.9:35.2调整为6.3:58.2:35.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格局,产业构成日趋合理。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属及区县属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8.5%,中小企业改制面达98%,基本实现了改革目标。 招商引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全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067项,实际到位外来投资76.9亿元。 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扭亏脱困任务还很艰巨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三个亮点”和“四大重点” 按照全省工作部署,我市积极做好对外经贸、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努力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对外经贸稳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年共审批利用外资项目102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达26372万美元,实际外资到位2032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96%和40.2%;全年完成对外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2638万美元;外派人数447人,增长2%。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值达到13.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出口总值达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国有企业出口下降13.9%,三资企业出口和其他类型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62.6%和63.1%,三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已达54.5%;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齐头并进,分别增长29.9%和26.8%,一般贸易出口依然是主要的出口贸易方式,其所占全市出口的比重为67.9%。从出口市场构成看,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年对非洲、北美出口大幅增长,对亚洲、欧洲等其他市场的出口也保持了较高的增幅,其中美国取代日本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市场,其他依次为日本、韩国、香港;从行业出口情况看,多数行业出口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轻工出口增长55.2%,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8.2%,化工医药出口增长21.6%。 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壮大,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生物化学医药及新材料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1.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大大提升了企业装备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2002年全市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资金达1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倍。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猛。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亿元,出口创汇8160万美元,分别增长28.4%和60%。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今年我市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改善发展环境,大力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民营)完成增加值396.7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0.87%,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成为2002年拉动经济强劲增长的一大亮点。 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截至年底,全市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64276户,比上年净增3311户,增长5.43%,从业人员达到11.45万人,比上年增长2.51%。年内新开私营企业3850家,注销、吊销私营企业1788户,将不合格的私营企业主体剔除市场,提高了私营企业整体素质。年底,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2298户,从业人员15.11万人,注册资金88.9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发展到1035户,比上年增加169户,有10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 “四大重点”带动战略成效显著。2002年,市委、市政府为建设经济强市,发展板块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实施了以重点乡镇、重点集团、重点项目、重点园区为重点的经济发展带动战略,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全市20家重点乡镇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9亿元,占全部乡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21.67%,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28家重点工业企业集团累计完成产值171.90亿元,增长24.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6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4%;利润15.37亿元,增长21.4%;三项指标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的25.3%、32.1%和40.7%。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到年底,37项重点工程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达38.06亿元,占项目总规模的53.70%;本年度完成投资35.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5.12%,年度资金到位率达92.84%。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截止年末全市共有经济园区86家,其中区县级及以上经济园区20家,乡镇经济园区66家;绝大多数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淄博新区、齐鲁化学工业区和新华医药国际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各区县以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投资力度,进园企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为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