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三、农业

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工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实施农村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82.42亿元,增长5.0%。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调减粮田面积15.29万亩,用于发展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全市粮经比例调整为5:5。全年粮食总产为107.82万吨,比上年下降11.9%。夏粮因受春季低温干旱影响,每亩单产减少71.66公斤,总产下降20.5%,秋粮因受冻灾害的影响,总产下降5.1%。经济作物中,棉花总产1.60万吨,比上年下降2.8%;油料1.40万吨,下降30.1%;蔬菜354.36万吨,增长3.1%。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市积极调整畜牧业结构,重点发展规模基地建设和特色养殖。年末猪、羊、家禽存栏量均比年初有较大增长,全年肉类总产12.68万吨,比上年增长12.21%;禽蛋产量16.19万吨,增长8.8%;奶类产量5.26万吨,增长49.43%。水产品养殖业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6702公顷,比上年增长2.5%;水产品总产量2.62万吨,增长3.97%。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补植面积8167公顷,四旁植树455万株,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森林覆盖率达28.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8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7%;农用载重汽车12997辆;农用拖拉机2.42万台,增长3.42%;排灌机械动力81.53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7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2.75%,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61万公顷;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11.23万吨;农村用电量23.39亿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000吨,增长33.68%;地膜覆盖面积2.67万公顷。

四、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收入双双过千亿,整体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显著提高。2002年全市把发展工业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优势,全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325.7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025.73亿元,增长20.3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396.24亿元,增长9.24%;集体经济完成185.88亿元,增长27.91%;股份制企业完成249.86亿元,增长23.33%;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45.17亿元,增长2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102.56亿元,增长34.5%;其他经济完成46.02亿元,增长47.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273.87亿元,增长24.37%;重工业完成751.87亿元,增长19.3%。分隶属关系看,中央省属工业完成347亿元,增长4.03%;地方工业完成678.73亿元,增长28.15%,其中区县属工业完成产值602.07亿元,增长28.7%。工业产销衔接基本平衡,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67%。

年内随着中央省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回升,全市整体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3.49%,比上年提高10.65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5%;利税90.47亿元,增长21.89%,利润总额36.76亿元,增长50.93%。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5.34%,比上年提高10.8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7.23亿元,增长28.6%;利税68.9亿元,增长27.27%,利润总额37.8亿元,增长37.6%。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税32.27亿元,其中地方国有工业利税4.85亿元,增长18.41%,利润1.74亿元,增长63.92%。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2年全市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努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5%,其中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33.5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其中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72.86亿元,农户投资12.76亿元,分别增长30.6%和10.3%。

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为35.15亿元,增长26.05%;更新改造投资48.72亿元,增长29.93%;城镇集体投资15.81亿元,增长18.25%;房地产开发投资23.90亿元,增长80.37%。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属单位共完成投资42.90亿元,下降5.54%;市区县属单位完成投资90.69亿元,增长58.96%。

住宅建设继续保持较高的投入,全年城镇单位自建和房地产企业开发住宅投资达40.04亿元;竣工住宅面积179.5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3.94亿元,其中销售给个人12.39亿元。

建筑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9%。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全市监督工程项目应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率达100%。安全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年创省级安全文明优良示范工地35个,年末全市新资质就位的建筑企业446家,其中一级9家,二级37家,三级209家,资质就位后,施工企业数量由原来的668家减少到408家。

六、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公路货运量达4857万吨,比上年增长7.3%,货运周转量25753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2%;公路客运量13546万人,客运周转量344933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6%和5.4%。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5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47.9公里,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达3109.9公里,全市公路密度达59.43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业高速发展。全市邮政业务总量达1.87亿元,比上年增长7.4%。继2001年我市通信固定电话用户超百万之后,2002年全市程控电话总容量已达134万门,用户总数达110万户,主线普及率达每百人27部,程控电话扩容工程全部完工,电话总容量达130万门。信息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一个由固定电话网、骨干传输网、宽带接入网、高速互联网、本地智能网、无线市话网及各类支撑网为主要框架的多功能、多手段、立体化、适应信息化需要的现代通信网络已建成,为我市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12月份,淄博信息港和通信宽带网拥有各类上网用户20万户,互联网出口带宽达7.5G,骨干网综合处理能力可容纳30万IP用户同时在线,“村村通光纤,户户能上网”已成为现实。

七、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商品供应充足。在国家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及“假日经济”吸引消费等因素的推动下,消费品市场呈稳中趋旺的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36.39亿元,增长11.2%;餐饮业完成33.85亿元,增长12.2%;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的零售额完成117.8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1.07%;国有经济零售额实现46.48亿元,占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