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在国家降低利率,提高职工工资,延长假日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全市内贸市场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110.22亿元,增长10.50%;餐饮业完成26.95亿元,增长8.50%;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的零售额完成91.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9.48%;国有经济零售额实现40.55亿元,占21.93%。

商品交易市场持续稳步发展,市场成交额增长。年末全市共注册登记商品交易市场531处,比上年增加9处。其中消费品市场486处,生产资料市场45处。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70.87亿元,比上年增长6.29%,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228.47亿元,增长8.56%,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42.40亿元,增长4.23%;城市交易额411.42亿元,增长5.02%,农村59.45亿元,增长15.98%;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发展到了29处,其中过30亿元的市场有4处。过亿元的市场成交额合计达387.61亿元,比上年增长6.02%,占全市成交总额的82.32%。

市场物价低位徘徊,除服务、居住和衣着项目外,主要商品价格都低于上年水平。

六、对外经贸和旅游

对外经贸工作由上年的恢复性增长顺利转入正常增长,国际经济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年共审批利用外资项目74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2807万美元,实际外资到位1100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6%。至年末,全市实有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540家,其中中外合资457家、中外合作24家、外商独资55家、中外股份公司4家。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3.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外贸出口总值达10.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自营进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41.7%和18.6%;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也实现双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35.7%;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年外贸出口涉及126个国家和地区,在对日、韩、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出口保持增长的同时,新兴的南美、非洲、大洋洲等市场也实现较大增幅,新市场的开拓初见成效;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市出口增幅7.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达10.9%。

旅游业开发步伐加快,旅游综合配套服务设施更加完善。2000年全市开发建设旅游项目68个,完成投资1.6亿元。年末共有旅游涉外饭店30家(其中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34家,全市主要旅游景区(点)80个。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44.85万人,比上年增长5.92%;接待海外游客1.45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全年接待外地游客占全部旅游人数的60%。年内实现旅游总收入22亿元,增长2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9.5亿元,旅游创汇2427万美元。

七、个体私营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呈现稳步增长,不断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截至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51万户,从业人员25.74万人,注册资本64.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0%、25.48%和36.47%。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6.74万户,年内新登记开业个体工商户1.14万户,新增从业人员2.06万人,新增注册资金2.05亿元。全市经区县政府认定命名的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产业镇、经济园区分别发展到330个、33个和14个,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到746户,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114户,1000万元以上的40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税收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各项税收完成5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1%。其中国税部门完成税收42.06亿元,增长8.97%,地税部门完成16.62亿元,增长14.61%。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6%;地方财政支出2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3%。财政已连续16年实现收支平衡。

金融部门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全市金融秩序保持稳定,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80.79亿元,比年初增加65.2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22.35亿元,比年初增加32.53亿元;贷款余额达354.28亿元,比年初增加50.56亿元;现金收入1518亿元,支出1477亿元,累计货币净回笼41.54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4%;支付各类赔款2.45亿元,比上年增长9.77%;赔付率为26.2%,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达146.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1086公里;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608.34公里;全年城市供水总量23967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1363.35万平方米;全年供应煤气总量1939万立方米,供应液化石油气总量3.67万吨,用气普及率达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7.84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对工业污染源全面实施了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全年工业废水处理量16871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9.61%;工业废气处理量1957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处理率95.62%。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2%,污水处理率43.51%。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12.6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面积170.3平方公里。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较大成绩。全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06项,其中国家级17项、省级21项、市级68项。实施火炬计划22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15项,总投资4.2亿元。实施星火计划18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7项、市级6项,总投资2.6亿元。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5项。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8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14项,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28项。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25项。市级星火科技成果奖60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90%以上。专利申请达到663件,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39%以上。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837家,其中市属专业科研机构24家,企业科研机构201家,民营科技企业6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2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年新发展技术贸易机构40家,总数达到403家。签订技术合同51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016万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54%。

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的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分别达到50处和316处,分别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4.27%和27%;有5所职业中专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校,9处职业学校为省级重点。高等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拥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学生16700人,比上年增长49.17%。社会力量办学在规范中有新发展,民办高校达到8所。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初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达95.6%;高考录取率61.70%。年末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77万人;普通中学231所,在校学生29.13万人;职业中学22所,在校学生2.35万人;小学889所,在校学生24.7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2%,幼儿园在园儿童11.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