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是我市经济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旧各种经济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利用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的宏观有利政策,不断加大改革与调整力度,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经济增长质量得到较大改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是"九五"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6.5亿元、326.38亿元和195.12亿元,分别增长6.0%、11.7%和12.0%,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8.2:57.4:34.4,与上年相比,一产、二产比重略有下降,三产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产品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市属工业经济效益欠佳;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市场物价持续低迷;农村市场销售不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再就业压力较大。 一、农业 全市为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38亿元,增长12.9%。 粮食生产受春秋严重干旱和播种面积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61.9万吨,比上年下降4.8%,其中夏粮总产下降7.8%,秋粮总产下降2.3%;全年粮食单产每亩408公斤,比上年减少14公斤。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作物除棉花受国家政策影响,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外,其他主要作物产量均有增加。与上年相比,油料产量增加1443吨,蔬菜产量增加41.52万吨,烤烟产量增加1612吨,水果增加2.97万吨;棉花和瓜类产量分别减少2900吨和9862吨。 畜牧业生产有较快发展,年末猪、羊、家禽存栏量均比年初有较大增长,全年肉类总产8.46万吨,比上年增长26.01%。水产品养殖业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6167公顷,比上年增长1.11%;水产品总产量2.16万吨,增长7.43%。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补植面积17284公顷,四旁植树735万株,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森林覆盖率达27.8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38.7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22%;农用载重汽车10317辆,增长9.94%;农用拖拉机2.18万台,增长9.11%;排灌机械动力68.01万千瓦,增长12.2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81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4.27%,其中节水灌溉面积9.6万公顷;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11.09万吨;农村用电量16.77亿千瓦时;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6106吨,增长4.16%;地膜覆盖面积2.56万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1999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打破徘徊局面,生产效益实现快速增长。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四大改革见到明显成效,"板块经济"的活力逐步增强,全市在产权制度改革、资产存量盘活、优化资本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也都取得新进展。年内全市4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区县以上企业改制面达到83%;通过边破产、边重组等方法,解决了淄博瓷厂、淄博一棉等一批重点特困企业。工业"抓大放小"工作也取得新成绩,经改革移交区县的一些困难企业也重新焕发生机。同时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国家在债转股、技改贴息等方面的政策,我市有18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技改贴息计划,上报债转股的6户企业国家经贸委已审查通过。 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内完成工业增加值19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9%。其中,国有经济完成76.79亿元,增长11.5%,集体经济完成50.03亿元,增长16.9%,其他经济完成65.52亿元,增长18.1%;轻工业完成53.47亿元,增长12.1%,重工业完成138.87亿元,增长16.4%;中央省属工业完成67.69亿元,增长10.4%,地方工业完成124.65亿元,增长16.9%。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6.68%,比上年提高0.7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4.9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43%;实现利税65.8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5.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41%和44.7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0.77%,比上年提高8.18个百分点,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9.78%,提高6.2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企业亏损额双下降,其中亏损面下降4.45个百分点,亏损额下降22.19%。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税34.92亿元,利润9.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2%、85.1%,亏损面比上年下降7.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7.4%。 建筑业继续稳步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国有经济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年末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施工单位发展到468家,全年建筑业平均职工达到22万人。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年内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5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地方完成投资94.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区县属以上单位共完成投资67.4亿元(含零星投资),比上年下降8.4%;农村集体完成投资38.6亿元,与上年持平;城乡个体私营投资完成19.5亿元,增长11.6%。 在区县属以上单位完成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为27.0亿元,下降3.0%;更新改造投资23.8亿元,下降7.8%;城镇集体投资4.6亿元,增长24.4%;房地产开发投资6.3亿元,下降3.5%。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属以上单位共完成投资31.0亿元,下降25.3%;市属单位完成投资10.9亿元,下降7.2%,区县属单位完成22.7亿元,增长25.5%。 住宅建设继续保持较高的投入,全年城镇单位自建和房地产企业开发住宅投资达13.3亿元;竣工住宅面积175.0万平米,增长30.4%。商品房销售额4.6亿元,增长10.3%;其中销售个人2.6亿元,增长60.6%;销售面积47.8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其中销售给个人26.0万平方米,增长48.6%。 区县属以上单位全年新开工项目494个,比上年增加2个。施工项目734个,竣工项目511个,竣工率69.6%。资金到位率达97%。 四、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公路货运量达3807万吨,比上年增长8.8%,货运周转量18868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1%;公路客运量11116万人,客运周转量278180万人公里。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015.5公里,其中当年新增73.5公里,高级、次高级公路里程达2487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