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本市实际,大胆改革,知难而进,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6.3亿元、310.5亿元和169.2亿元,分别增长8.0%、9.8%和15.1%,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10.5∶60∶29.5调整为10.5:57.9:31.6。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外贸进出口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基础仍较薄弱;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缓慢等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 一、农业 全市各级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8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蔬菜等也保持快速增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造林补植面积12441公顷,四旁植树529万株,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森林覆盖率达25.5%。 水产品养殖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6099公顷,比上年增长5.74%;水产品总产量达2.01万吨,比上年增长38.8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2.7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75%;农用载重汽车9384辆,增长16.64%;农用拖拉机2万台,增长8.60%;排灌机械动力60.58万千瓦,增长8.8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91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4.01%。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11.18万吨,增长2.53%;农村用电量16.97亿千瓦时,增长4.48%;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862吨,下降15.88%,地膜覆盖面积2.61万公顷。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在工业经济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大胆改革,结合"抓大放小",调整企业隶属关系,将69户原市属工业企业一次性整体移交给所在区县管理,在全市形成11家市属重点企业集团,11家区县属重点企业集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13个市直工业公司(局)的行政与行业管理职能分离,合并组建了6个行业管理办公室,规范了煤炭、医药两个局。通过实施结构优化战略,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工业经济的规模化程度得到提高,工业生产与效益保持了稳步发展。 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完成增加值164.36亿元,比上年增长8.61%。其中,国有经济完成69.58亿元,集体经济完成61.08亿元,其他经济完成33.7亿元;轻工业完成53.82亿元,重工业完成110.54亿元;中央省属工业完成52.89亿元,地方工业完成111.47亿元。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工业产品适应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产销衔接较好,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5.65%。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冲销呆坏帐准备金4.26亿元,兼并破产企业达到15家;同时大力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市企业改制面达到80%以上。 年内工业经济效益逐季好转。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0.94%;实现利税50.92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7.7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1%和11.4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2.12%,总资产贡献率8.43%,成本费用利润率3.70%,流动资产周转率1.65%,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26538元/人,资产负债率57.46%,资本保值增值率115.01%。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亏损面25.47%,亏损企业亏损额5.07亿元。 建筑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国有经济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7%。年末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施工单位发展到494家,全年平均职工达到23万人。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内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县及县以上单位完成投资73.6亿元,比上年增长9.5%;农村集体完成投资38.6亿元,下降4.1%。 在县及县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7.9亿元,增长37.4%,更新改造投资25.8亿元,下降23%,城镇集体投资6.7亿元,增长44%;中央、省属项目完成投资41.5亿元,增长10.5%,市属单位完成投资11.7亿元,下降13.7%,区县属单位完成16.5亿元,增长10.3%。 房地产业继续升温,单位自建住宅、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额明显加大,全年共完成投资13.6亿元,比上年增长39.0%;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也有较大增长,分别为13.6%和13.9% 全年新开工项目492项,比上年增加46项。施工项目738项,竣工项目466项,竣工率63.1%。 四、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公路货运量达3498.6万吨,比上年增长1.2%,货运周转量18102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2%;公路客运量5890.3万人,客运周转量175756万人公里。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942.2公里,其中当年新增88.9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89亿元,比上年增长53.57%。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市内贸流通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实现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89.43亿元,增长9.9%;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21.09亿元,增长39.0%;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13.25亿元,增长23.4%。各种经济类型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3.55亿元,增长1.1%;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8.52亿元,增长4.3%;私营、个体、联营及其他经济消费品零售额81.03亿元,增长24.1%。 市场建设稳步发展,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全年新建、改建、扩建市场39处,年末全市共注册登记商品交易市场495处,其中消费品市场466处,生产资料市场29处。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到41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98.77亿元,增长7.51%,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13.85亿元,下降1.33%;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发展到了30处,过30亿元的市场有4处,过亿元的市场成交额合计达332.82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