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2 淄博市统计局

年内全市物价总体水平比上年下降,除医疗、居住和服务项目外,主要商品价格持续走低。

六、对外经济

年内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1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0410万美元,实际外资到位1007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10.7%。至年末,全市实有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685家,其中中外合资596家、中外合作32家、外商独资55家。

对外贸易克服金融危机等不利环境影响保持增长。全市出口总值达601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自营进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分别达23002万美元和3709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1.1%。有2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新华医药集团等企业首先实现在拉美、非洲设点办厂。全市加工贸易合同进出口额达40884万美元。

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增多,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效益稳步提高。全年旅游人数达341万人,其中接待国外、港澳台同胞及华侨旅游者9800人;旅游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外汇收入361万美元,增长63%。

七、财政、金融、保险

98年我市对市区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重新划分了市、区财政收入范围,充分调动各级积极性,保证了财政较大幅度的增收。全年工商税收完成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5%;地方财政支出2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1%。财政已连续14年实现收支平衡。

金融部门继续贯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秩序稳定,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363.94亿元,比年初增加42.18亿元;贷款余额达316.03亿元,比年初增加24.76亿元;银行现金收入1053.90亿元,支出1008.71亿元,货币净回笼37.43亿元。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6.8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9%;赔款支出达1.99亿元,比上年增长0.50%;赔付率为28.9%,比上年下降6.5个百分点。

八、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年末市区总面积2961.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34.2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1069公里;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562.98公里;年末城区营运线路长度2654.3公里,全年城市客运总量4090万人;城区出租汽车数由上年的4253辆增加到5560辆;全年城市供水总量27019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1199.53万平方米;全年供应煤气总量1814万立方米,供应液化石油气总量3.43万吨,用气普及率由上年的98.82%提高到99.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4.54%,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6.71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370.20元。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绩。98年工业废水处理量10198万吨,工业粉尘回收量82.57万吨,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63%,污水处理率32.50%。环境噪声达标面积46.4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面积121.6平方公里。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实施科技攻关计划216项,其中省级12项、市级204项。实施火炬计划34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8项,总投资2.05亿元。实施星火计划72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4项、市级36项,总投资1.9亿元。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70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131项,填补国内空白和达到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39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85%以上。共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星火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对111项科技成果授予了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56项。市级星火科技成果奖62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36项。专利申请达到553件,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40%以上。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963家,其中市属专业科研机构24家,企业科研机构500家,民营科技企业439家。全年新发展技术贸易机构20家,总数达到790家。签订技术合同67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26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各类教育取得新成绩。98年淄博学院的批准组建是我市教育系统的一件大事,结束了我市没有自己的高等院校的历史。目前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11148人,比上年增长24.53%;年末中等专业学校14所,在校学生1.93万人,比上年增长4.32%;普通中学250所,在校学生25.20万人,比上年增长4.61%;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63所,在校学生3.90万人,比上年增长7.73%;小学1106所,在校学生29.69万人,比上年下降5.81%;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6%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9.16万人,比上年增长3.39%。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171处,其中文化馆8个,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处,公共图书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馆藏图书116.0万册,文物藏品37614件。广播电台4座,广播覆盖率93.88%;电视台、有线电视台5座,电视覆盖率89.36%。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66个,其中医院89所、农村卫生院102所,疗养院1所、门诊部521所、卫生防疫站16处;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42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万人,其中中西医师、医士8035人,护师、护士607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0.72%和增长0.21%。

竞技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共举办各类运动会204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达6.40万人。在全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中,共获金牌103.8枚,银牌58枚,铜牌73.1枚。群众体育运动异常活跃。全市有44.99万学生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活动。

十、人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1998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1元,增长0.32%;人均生活费支出4368元,增长5.63%;农民人均纯收入2971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27元,比上年下降1.24%;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9.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3%;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5平方米;住房质量也普遍提高。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8.03亿元,比年初增加35.51亿元,其中城镇居民191.45亿元,增加31.16亿元,农村居民66.58亿元,增加4.35亿元。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总人数为54.29万人,比上年下降14.21%;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8.96亿元,比上年下降3.19%;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7187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838元,增长5.01%,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4772元,下降4.05%,其他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6516元,下降2.94%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年人口出生率为12.44‰,死亡率为6.0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年末全市总户数为127.31万户,总人口为403.68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增长0.66%,其中非农业人口173.41万人;市辖区总人口达到265.42万人,增加2.39万人。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所列国内生产总值和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速按不变价计算。

2、非农业人口包括常年在乡镇企业工作的农业户口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