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岛市统计局 (2000年2月1日)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扩大内需的方针,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启动内需、增加投入、扩大出口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积极调控下,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平稳,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初步统计,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69.5亿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383.2亿元,增长15.1%。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12%的目标。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大增长幅度。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财政总支出75.05亿元,增长11.3%。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物价变动趋势逐步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跌幅减缓。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4%,跌幅比上年减少1.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止跌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2%。 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 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5.8:46.6:37.6调整为13.9:47.4:38.7。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限额以上工业生产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经济、股份制及三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分别占36.0%、26.8%和37.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零售额的49.1%。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1999年,全市个体私营工商户达24.15万户,其中,个体21.65万户,私营2.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0.63万户和0.46万户。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继续向前推进。1999年工业十大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500.5亿元,增长29.0%,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7.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50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累计已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38户,其中当年新设立12户。市属工交、基建、流通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累计238户。上市公司健康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中小企业改制,全年中小企业完成改制163户,累计改制4849户,增强了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善,通过对国有资产运营机构非资产运营职能进行剥离移交、向国有企业选派国有资产监管人员等措施,强化了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管。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步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障达到全覆盖。 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取消福利分房的同时,出台了货币分房制度和开放二级市场制度,使住房制度向正常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粮棉流通体制、投资融资体制、职工医疗制度等改革都取得新的进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通货紧缩的趋势明显;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部分产业和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分流、安置下岗职工有一定困难,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获得丰收。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随着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粮食单产继续增长,由于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油料作物再创历史新高。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5%,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幼林抚育面积1.45万公顷。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生产养殖单位和规模养殖户不断发展,畜产品产量大量增加。 渔业生产迅速发展。水产品总产量116.06万吨,比上年增长9.2%,其中,捕捞产量48.57万吨,养殖产量67.4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2%和17.2%。海、淡水养殖面积5.11万公顷,增长22.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11.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0%。农用拖拉机10.57万台,增长21.2%,农用载重汽车0.94万辆,增长11.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48万公顷,增长0.2%,农村用电量16.93亿千瓦小时,增长10.6%,地膜覆盖面积15.21万公顷,增长20.5%。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和调整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5.1亿元,增长15.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02.7亿元,增长17.4%;集体企业完成76.4亿元,增长18.0%;股份制企业完成50.3亿元,增长11.4%;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75.0亿元,增长10.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3.2亿元,增长19.8%。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大中型工业企业表现出明显优势,完成增加值227.5亿元,增长17.6%,占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8%。县域工业(五市一区)发展较快,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5.5%,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出的39.7%。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181.0亿元,重工业增加值10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2%和14.4%,轻重工业的比例为63.5:36.5。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利润总额33.73亿元,增长5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5.75%,比上年提高9.9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4.95%,产品销售率为98.23%。企业产品质量及新产品开发等有所提高,86种产品获得青岛市级名牌产品。全年共研制开发新产品1142种,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177种,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479种,填补国内空白的168种。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利税总额4.5亿元,增长32.0%,全员劳动生产率49000元/人,增长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