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体育竞技取得新的成果。济南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60枚,银牌151枚,其中:世界级比赛中获金牌9枚,银牌8枚;在洲际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1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28枚,银牌27枚,铜牌18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的46%以上。农村现拥有正规健身场所4020处,其中新增1100处。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2008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326.2平方公里,增长3.5%。城市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分别达到3068公里、5800万平方米,增长15.04%、13.28%;绿化覆盖面积11877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6.41%。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全运会重点体育场馆及6处重点全民健身中心初具规模,全运村、奥体酒店建设进展顺利;京沪高铁济南段和西客站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济阳黄河大桥、黄河三桥建成通车,二环东路高架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施工7.9公里,河道扩挖累计503.4万立方米,河道清淤累计完成87.6万立方米,新建跨河桥梁5座及节制闸7座,腊山分洪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东联供水一期、禹济天然气工程全面完成;历山路等30条城市道路改造整修完毕,快速公交两条线路试运行。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供气量分别达到0.41亿立方米、4.67万吨和2.38亿立方米,用气人口281万人;市区用气普及率达99%。集中供热面积4956万平方米,增长16.45%,市区供热普及率49%。自来水供水量2.7亿吨。公交事业继续迅速发展,年末拥有各种营运车辆1.26万辆;客运量7.55亿人次(不含出租车),增长10.3%。年末拥有各种类型出租汽车8116辆。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08年,济南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052毫克/立方米,下降7.1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22毫克/立方米,下降4.35%;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0.126毫克/立方米,上升6.78%。空气良好以上天数295天,占监测总天数的80.6%,下降4.6个百分点;平均污染指数90,属良好,上升5.14%。地下水水质良好;黄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库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小清河源头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出境断面略有下降;大明湖水质呈现轻度富养化状态,较上年有所好转。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8分贝,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3.0分贝,达到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1类区域标准。 十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2008年,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8.07万人、122.36万人、78.82万人、103.92万人和61.03万人,分别增加13.59万人、22.25万人、9.01万人、5.9万人、3.99万人。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2008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2.5万户、5.9万人,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1.05亿元,增长12.6%。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达3.4万户、6.9万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0.43亿元,增长32.8%。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水价补贴110.6万元,取暖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户330元。为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累计发放食品价格补贴2481.82万元、食用油及生活用电价格补贴981.42万元。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老、幼、病、残等特殊困难家庭累计发放补助金92.2万元。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大病患者按照一定比例实施医疗救助,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664.7万元,其中城市406.7万元,农村258万元;救助10709人次,其中城市4003人次,农村6706人次。 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2008年,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7.17万人次,免费培训残疾人7191人次,1938人实现就业,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1098人。为7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安居工程”,为20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一建三改工程”,为1200名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庇护就业和日间照料服务。北京残奥会上取得2金1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十三、“平安济南”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有所加强。2008年刑事案件立案件40936起,增长26.35%;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953起,提高38.17%。受理社会治安案件55181起,增长76.02%;查处51761起,提高94.35%。 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2008年,各类安全事故2095起,减少38.7%;死亡339人,减少36人,下降9.6%,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造成经济损失918.1万元,下降8.7%。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保持低速均衡增长。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03.99万人,下降1.42‰。全年人口出生率9.86‰,上升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上升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26‰,上升0.18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5‰,降低4.24个千分点(注10)。年末常住人口662.69万人,增加5.54万人,增长8.43‰。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08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67.36万人,增长0.84%。安置就业再就业14.42万人次,比上年多安置1.1万人次,增长8.29%,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6.32万人次,增长6.67%。城镇登记失业率3.43%,回落0.15个百分点。全年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5970元,增长15.6%。其中:中央属单位人均39551元,增长9.2%;省属单位人均40390元,增长8.3%;市及市以下和其他单位人均21521元,增长19.2%。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904.6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5.4元,增长15.7%。城市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076.5元,增长17.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770.8元,增长10.4%。农村居民食品、衣着和居住消费平稳较快增长,人均支出分别达到1628元、253元和790元,分别增长14.4%、12.9%和11.3%;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为394元、286元和635元,分别增长41.6%、26.6%和21.1%。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注11)分别为32.1%、37.1%,分别上升0.6、下降0.4个百分点。 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标 单位 2008 年 比上年士% 城市居民家庭 彩电 台 113.33 2.1 电冰箱 台 92.67 1.5 洗衣机 台 88.17 0.8 空调器 台 97.33 2.5 家用电脑 台 61.33 1.4 移动电话 部 145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