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4.9亿元,增长24.8%;固定资产投资率36.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在全社会完成投资中,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投资378.5亿元,增长19.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0.1亿元,增长31.0%。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126.5亿元,增长25.0%。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29.2亿元,增长6.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下降了1个百分点;用于第二产业投资170.4亿元,增长5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7%,上升了6.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161.1亿元,增长58.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1.9%;用于第三产业投资305.3亿元,增长14.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5%,下降5.6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9.8亿元,增长17.4%。其中:住宅投资完成74.1亿元,增长15.4%,占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的82.5%。商品房屋竣工面积295.4万平方米,增长12.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54.3万平方米,增长5.3%。 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集体及以上单位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4.7%,项目建成投产率(不含房地产投资)36%。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或效益):城市道路扩建长度42.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2.8万平方米,水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移动通信基站设备127个/年,程控交换机13万线/年,载货汽车1.3万辆,水泥201万吨/年,中高等院校学生席位34770个,中高等院校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33.2亿元,增长15.7%;餐饮业零售额74.4亿元,增长15.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额83.6亿元,增长9.3%;集体经济零售额78亿元,增长5.3%;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02.6亿元,增长19.6%;其他经济零售额69亿元,增长20.8%。连锁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24.6%,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注6)商品销售额586亿元,增长37.2%,连锁商店商品销售总额131亿元,增长37.7%。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进口额11.8亿美元,增长48%;出口额8.4亿美元,增长20.2%。 利用外资增加。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70个,合同利用外资7.1亿美元,增长40.2%;实际利用外资6.53亿美元,增长20.6%,其中:省考核口径实际利用外资4.47亿美元,增长20.6%。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进展。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增长22.2%。 七、交通、邮电及现代服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548.4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2%,其中高级次高级公路4479.6公里,增长3.4%(高速公路194.0公里,增长2.2%)。全年客运量5809.7万人,比上年下降6.0%;货运量14354.4万吨,增长2.4%。 邮政、电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2万门(含接入网设备),增长16.1%;年末全市电话用户203.3万户,增长29.6%,其中市话(含小灵通)161.1万户,增长36.5%;农话42.2万户,增长9.3%;移动电话用户174万户,增长45.1%;注册拨号及宽带网用户78.2万户,增长22%,其中宽带网用户26.9万户,增长110.2%。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为29.9%。其中:旅游业受“非典”影响,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954.7万人次,下降6.6%;旅游总收入72.0亿元,下降8.5%。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地域财政收入2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1亿元,增长19.6%(注7)。全年完成税收总额173.5亿元,比上年增收22.8亿元,增长15.1%。 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2003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449.5亿元,比年初增长21.4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75.1亿元,比年初增长18.26%,其中工业贷款330.2亿元,比年初增长39.2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3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7%;现金支出3208.5亿元,增长23.59%。全年有价证券交易成交额2052.2亿元,增长2.8倍,其中股票交易额638.5亿元,增长72.5%。 保险业发展迅速。全年各类保险承保额38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企业财产保险增长9.8%,运输工具及责任险增长81%,养老金险下降33.3%,人身意外伤害险增长79.7%。保险业务收入34.7亿元,增长64.4%;保险业务支出9.2亿元,增长74.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13.1万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增长3.8%。高等教育学校66所,招生10.4万人,增长7.1%;在校生30.16万人,增长18.8%。其中:普通高校22所,在校生26.76万人,增长25.1%。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9.55万人,增长5.4%,其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2.0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2.8万人,下降3.5%,其中:社会力量办学1.66万人。小学在校生37.97万人,下降1.9%,其中:社会力量办学0.44万人,增长80%。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610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3000万元,共实施各类科研计划325项,在新上项目中,国家级53项,省级148项。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56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1家。建立产学研基地累计达到20家。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累计达到248家;全年专利申请2927件,比上年增长29.1%;授权专利1500件,增长55.9%。全市民营科技企业2080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达153亿元。全市技贸机构1920家。 高新区建设持续快速发展。驻区技工贸各类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82亿元,工业增加值91.5亿元,利税26.5亿元,出口创汇1.34亿美元,分别增长50.6%、51.7%、76.4%、20.2%。在高新区注册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6亿元,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利税4.95亿元,出口创汇4400万美元,分别增长50.6%、55.4%、50.1%、100%。新引进项目508项,项目总投资55.5亿元,分别增长43.1%和53.3%。合同利用外资2.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250万美元,分别增长798%和2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增长52.9%;新开工项目96项,新开工建筑面积131.2万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80.6万平方米,分别增长68.4%、19.3%和10.4%。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3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2项,占全省项目总数的20%。 |